時論廣場》俄烏爲鑑 臺須軍事轉型(張延廷)
圖爲俄國坦克資料畫面。(資料照/美聯社、俄羅斯國防部提供)
目前俄烏戰火已發展到烏克蘭首都基輔爭奪戰的緊張狀況,俄軍已進入基輔並與烏軍展開城市戰、近戰、巷戰,另有大批俄軍對烏克蘭各大城市展開全面進攻,已有大軍輾壓的肅殺之氣。不難看出俄軍是採取戰略包圍、密集空中轟炸、飛彈強襲、火箭炮連番火力打擊等手段,先攻擊烏國重要軍事設施並摧毀其有生戰力,再以大軍壓境、秋風掃落葉的優勢軍力,達到戰略速決的目標。
此次俄烏衝突,由於北約組織及聯合國的立場難以快速有效整合,各國又有不同的利益及地緣政治考量,因此對烏克蘭的支持及對俄國的制裁無法形成立即行動。西方國家又以烏克蘭不是北約會員國爲藉口,不派兵支援,更助長俄國的氣燄,只能使烏克蘭獨立應戰,無法阻卻俄軍的凌厲攻勢。
烏克蘭面對軍力強大又兇狠的俄羅斯,及從頭到尾就採取限制戰略的西方國家,只能被形勢牽着走、單獨面對俄軍入侵,完全沒有主動權,也無法掌握「戰」與「和」的終極決策,這種戰略輕忽是烏克蘭最大的國家危機。雖然後來爲因應俄軍入侵烏克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決定部署「北約快速反應部隊」於北約東部的盟國,強化對俄羅斯的防禦及迅速應付突發事件,但對烏克蘭的戰況箝制已發揮不了任何作用。
北京當然非常關注此次俄烏戰爭的發展,亦會深入觀察分析美國及西方國家是如何應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有何等層級的武器裝備支援及國際聲援力道,又會發揮何種效果,肯定會納入未來對臺動武的重要參考藍本之一。因此臺灣必須借鏡俄烏戰爭發展的整個醞釀過程,及戰況延伸可能產生的後果,深入審視目前自我防衛的策略及實力是否俱足,國際支援能到達何種程度,都是我們要關心的議題。
目前中共國力發展是多面向的,包括經濟、政治、軍事,對臺灣長期而言是一個全方位的安全威脅。對中共近年軍事力量日升及對臺武力威脅日增的狀況,國際上已有越來越多關於中國以軍事手段解決統一問題的討論,這是以前少有的現象,時移勢易,現在臺海已變成顯學,政府有必要更加嚴肅看待兩岸局勢的發展。
大膽估測,中共若要以武統爲終極手段,有可能的作戰選項就是先利用臺灣民主政治的政黨制衡來從中分化,再以統戰擾亂心防,減除思想武裝,以利集中政治打擊面。再以軍事手段之遠戰速勝、首戰決勝、垂直上陸、立體作戰、快打速決的作戰節奏,壓縮作戰時間,以快速斬首的手段逼降,藉以遂行「首戰即決戰」的軍事戰略,使外援尚未就緒便已終戰,並降低臺灣社會及經濟的戰損破壞,以利其日後統治。
因此從俄烏戰爭中,臺灣有必要審慎深入思考目前的防衛政策、建軍構想、戰略指導、兵力結構、兵力整建計劃是否合宜,能否跟上敵情威脅及戰爭發展的需求,快速且嚴肅地進行軍事轉型。(作者爲國立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前空軍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