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侯柯要看清大勢(王欽)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左)、民衆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右)。(本報資料照片)

鴻海創辦人郭臺銘正式宣佈參選之後,泛藍陣營內部一片罵聲,其論述的基調無非就是分裂在野陣營,保送賴清德上位。而柯文哲陣營也沒有好到哪去,畢竟郭臺銘也分走了相當一部分柯文哲支持者。

藍營和柯陣營的焦慮可以理解,但也忽視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三腳督的格局之下,無論是柯文哲還是侯友宜,也不過是在爭奪第二名,他們也沒有對民進黨構成實質挑戰。早就有論者指出,第二名之爭之所以還有必要,也是爲了替各自陣營的小雞提供一些活路,也讓自己陣營在立法院多一些能量。

既然是這樣的一個格局,那郭臺銘參選與否,並不會改變總統大選的結果,說郭臺銘保送賴清德自然也就是一個僞命題。雖然說,郭臺銘就算他自己在總統大選中毫無勝算可言,卻也可以幫助一些小雞獲得立委席次,這也是爲何地方上仍有些支持者,而這些人並非看不透這一局。既然他們在郭臺銘和國民黨或者柯文哲之間選擇了郭,那勢必是因爲他們相信後兩者給他們的支持力道不足以讓他們獲勝,這恐怕纔是侯、柯陣營應該切實反思的真問題。

還有一個更大的命題,則是侯友宜或者柯文哲到底應該如何實現在野大整合。要知道,在野勢力的分裂纔是保送賴清德的根本原因,郭臺銘的參選只是更加劇了分裂。事實上,郭臺銘是想以戰逼和,在侯友宜和柯文哲都沒有足夠誠意進行整合的情況下,郭臺銘透過參選,或許更有可能逼他們切實思考整合的必要性,畢竟就算爲了立委選舉,在野勢力也沒有分裂的本錢。

尤其對國民黨來說,早已不是泱泱大黨,反而是顯得百年老態龍鍾,必須改變自己長期以來形成的老大心態。雖然已經在野多次,但國民黨始終還停留在過去的輝煌之中不能自拔,總認爲自己即便是處於在野,也應該是最大在野黨,其他政黨和政治勢力就只能讓位於它,所以在國民黨的認知中,即便是在野整合,也是國民黨整合其他勢力,而不是相反。

當年連戰參選總統的時代,或許還能憑藉國民黨的龐大資源,來迫使宋楚瑜妥協,但以現在國民黨的影響力、資源、動員能力來看,他們想要迫使柯文哲來合作,恐怕不會太容易;更何況,論文宣的能力和空戰能力,國民黨不見得就比柯文哲有優勢。在各有所長的情況下,國民黨、民衆黨要想實現整合,除了拿出誠意和實質資源外,必須要有明確的平等和謙卑心態,不能有主次之分。

在野各方都說要下架民進黨,但各方都沒有拿出下架的良方,這就讓人不得不對這場選戰產生了悲觀的心態,後續也會直接影響投票的意願,進一步加劇在野選票的流失,這恐怕也是在野各方的更大隱憂所在。所以說,藍營或者柯陣營不如務實面對這一現實,尤其是要面對自己的問題,真正把下架民進黨當成第一優先。

其實,國民黨與民衆黨,或可看看泰國大選的後續發展,就能知道變革的不易,以及妥協是何等必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