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淨零減碳玩假的(謝英士、鄭佾展)
西半部的擴散條件差、污染物易累積,大臺北地區天空呈現灰濛濛的景象。(趙雙傑攝)
氣候大會正於亞塞拜然首府巴庫舉辦,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高級別活動上直言:「是時候展現雄心壯志和透明度,而不是漂綠」。從2022年3月國發會提出「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以來,臺灣是否已有減碳實效,或只是又一次大內宣?「2025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給出答案。
今年臺灣CCPI排名第60,較去年微幅上升1名,名列倒數第8,與中國、美國、日本、韓國與俄羅斯等同屬氣候績效「非常差」的後段班。評分四大類別:溫室氣體排放(40%)、再生能源(20%)、能源使用(20%)和氣候政策(20%)中,氣候政策排名最好第39,但溫室氣體排放最差排名爲第62,反應淨零戰略提出,徒具政策之名,但減碳實績依舊令人汗顏。
這樣的結果不意外,監察院日前調查報告「婉轉」的說,溫管法通過後,不但第一期階段管制目標未達成,第二期(2021-2025年)減量10%的目標,也即將跳票,函請環境部及金管會確實檢討改善。而自2015年溫管法通過後,減碳法定目標接連失敗,日前環境部長竟又奢談2030國家自主貢獻(NDC)提高到30%,吹牛皮不看草稿,吹了就是,毫無誠信可言。
本文認爲,如果臺灣的淨零想玩真的,至少應從下列幾項着手:
一、NDC制度化。NDC是臺灣對外承諾的「國家責任與義務」,其形成過程、內容應是嚴謹的,且經過行政、立法部門凝聚共識。氣變法只有5年1期的階段管制目標,卻沒有與NDC銜接。環境部悄悄的編制NDC,連行政程序都付諸闕如,如果冀望這份NDC可以成爲各部門緊密協作的依據,誰能相信?又如何履行國家減碳的責任與承諾?
二、停止過度行銷,避免畫虎不成反類犬。環境部關注氣候大會進展爲本份,惟創設COP29戰情中心,頻繁舉辦記者會,僅系博眼球之舉,無助解決淨零沉痾,卻是壓榨第一線人員,爲辦活動而奔波。正辦應該是在氣候大會之後,各部會提出觀察報告,檢視並調整既有政策,落實執行。
三、重諾且勇於究責。中火增設燃氣機組環評在爭議中過關,前經濟部部長承諾「增一氣、拆一煤」如過眼雲煙。輕諾寡信不但不足以成事,還會斷喪政策公信力。各部門階段管制目標屢屢未能達標,認真檢討原因後,必須究責才能進一步向前。諸如審計部、監察院所爲函請改善不能逢場作戲,未達標者必須持續追蹤、「履行」改善方案且開誠佈公。
川普上任重用馬斯克,想要解決政府效率問題。環境部是最需要連結科學與透明度的部會,而不是網紅式的譁衆取寵,又胡亂開政策支票。氣候績效指標再一次當頭棒喝,會不會又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任何一個評比方式都有其侷限,與其急着否認評比結果爲政策辯解,不如反求諸己,客觀檢視爲何無法達成。階段管制目標連2次跳票,代表臺灣已虛度減碳黃金時間長達10年。環境部不能無感。
是時候做實事,停止嘴上減碳了。
(作者謝英士爲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佾展爲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