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兩岸中國人 開啓和平一扇窗(張鈞凱)

臺灣社會有志之士發出和平、避戰、反戰的呼聲,這一點訴求,馬英九也帶到了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桌上,向北京方面傳達了多數臺灣人「維護兩岸和平」的真實心聲。(藍孝威攝)

馬英九前總統結束二度訪陸的11天行程,於11日上午返抵桃園機場,他表示,儘管兩岸政治制度和價值觀不同,但都是炎黃子孫、中華民族,兩岸中國人可以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用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事實上,馬英九這段簡短的總結,正是他10日下午在北京與「老朋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的發言重點。在中美大國博弈的氣氛,以及民進黨親美抗中路線的延續下,近來臺海情勢兵兇戰危,臺灣社會有志之士無不發出和平、避戰、反戰的呼聲。這一點訴求,馬英九也帶到了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桌上,向北京方面傳達了多數臺灣人「維護兩岸和平」的真實心聲。

回顧馬英九此行,既有祭祖尋根,也有兩岸歷史連結,還有和平呼籲,更帶領檯灣青年看到了中國大陸的中華文化底蘊與科技進步創新;最重要的是,重塑了中華民族認同與穩定兩岸政治基石。平心而論,既無官職亦無黨職的「平民」馬英九,能在大陸的土地上做到這麼多事情,完全可以說是相當「盡責」。

因此,連民衆黨主席柯文哲都發出中肯之言,肯定馬英九在「馬習二會」上表達了兩岸還存在着部分差異,但臺灣人民仍對兩岸「和平、繁榮」有深刻冀望。

唯獨民進黨執政下的陸委會,發表聲明否定了馬英九的努力。陸委會批評,中共藉由「馬習二會」大肆宣傳「九二共識」、「促融促統」及反對「臺獨」等主張;習近平已將「九二共識」定義爲「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此種企圖抹煞我國家主權地位,片面設定兩岸終局的政治框架,完全沒有中華民國生存的空間,臺灣主流民意早已堅定拒絕。」

這番說法令人匪夷所思,難道陸委會已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於不顧,眼裡看不到該條例第1條第1句的「國家統一前」,也無視第2條所定義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按陸委會的邏輯,兩岸根本已成對立的兩個國家,倘若如此,陸委會爲何不併入外交部底下,另立「中國司」呢?

馬英九去年首度訪陸,得到高達7成的民意支持;今年再度訪陸,社會上普遍認爲這對臺海降溫終究是好事一樁。準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原先對馬英九二度訪陸及可能的馬習二會,並未「口出惡言」,可是陸委會的聲明一出,再加上首波新閣員名單公佈,幾乎都是深綠臺獨人士,是否意味着賴清德在520上任之後,還會延續蔡英文「互不隸屬」的「兩國論」路線,甚至有過之無不及呢?

習近平會見馬英九時提出了「三個沒有」:「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此話無疑仍爲兩岸人民的和平交流與溝通保留了一扇窗。但他也提到「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民進黨與賴清德至今遞不出橄欖枝,看來這位「務實臺獨工作者」上臺後的兩岸政策,恐怕還是無路可走。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