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驚嚇一羣人的金廈大橋(薛承泰)
圖爲大嶝大橋。(新華社)
由於柯文哲訪金拋出興建「金廈大橋」話題,傳回臺灣「驚嚇」了一批人。其實,不論是官員或政治人物,都不是真的被驚嚇,因爲,有哪個政黨沒有支持或主張過「金廈大橋」?甚至在兩岸間蓋地鐵與纜車的說法都出現了!誰都知道,這些建設不是不可能,而是要看4個W:who、when、where、how。
尤其是選舉又來了,大家免不了要裝一下,就算是讓柯文哲得逞「吹皺一池春水」並拉擡了聲勢,總不能悶不吭聲,這就是臺灣當前的政治;簡言之,既然站上舞臺,就要動一動,說說話,否則看戲的人早走光了,而「金廈大橋」不就只是沉浮於金門人腦海中的一個夢幻?
就在柯文哲離開金門兩天,金門大橋竣工前測試燈光,在海面上綻放出絢麗的光彩。金門人看慣了廈門島上奪目的海上屏幕,這次總算讓廈門居民第一次在夜間欣賞金門的美。或許就在幾個月後,蔡總統會親自前往主持通橋典禮,彷彿回到21年前開放「小三通」的那一幕。
即使總統幕僚會在演講稿上提到2010年2月25日馬政府吳敦義當院長時,行政院通過「金門大橋」興建案,應該不會把26日(隔天)某報頭版「爲金廈大橋鋪路…」大肆批判金門大橋的說法,也放上去吧!
在臺灣許多人搞不清楚金門大橋與金廈大橋。前者是連結大小金門,是一座國內的跨海大橋;後者是連結廈門島與小金門島,是跨兩岸的一座橋。後者的長度比前者要多出一倍,如果將後者換成連結對岸的大嶝島與大金門島,那麼應該稱爲「金嶝大橋」,距離就較短。
除了在金門當過兵的人,在臺灣很多人不知道金門,這並不稀奇。曾有位總統候選人,因爲人們常把「金馬」掛在一起,就以爲馬祖就在金門旁邊,以爲搭船一下子就到馬祖了。光是這個舉動就驚嚇了不少金門人,票都跟着流到海里去了!
不瞭解金門也就算了,還有人在2007年「八二三」那天在《金門日報》寫了一篇「金門應該獨立帶領檯灣走向世界」,作者是一位有深度的民進黨大老喔!當時不只是一篇文章,該大老還發表了「金門獨立,全盤崛起」演講。蔡總統有時間可以研讀一下當時「民進黨的論述」,如果支持「金門獨立」,那會比柯文哲的大橋更爲驚爆,足以驚嚇兩岸,震撼白宮!
1958年「八二三」炮戰進行40多天,金門只有臺北市的一半大,就吃下了40餘萬顆炮彈,此後,經歷21年的單打雙不打,炮彈加總高達百萬顆。臺灣本島至今尚無一顆來自中共的炮彈,妙的是,誰在打悲情牌?
不打悲情牌,不是金門人(還包括馬祖人)沒有骨氣,而是因經歷過炮火,知道爲下一代避免戰禍的重要。當年那些炮彈聽說來自列寧格勒鋼廠,材質特佳,金門人將這些炮彈製成鋼刀,轉化成銀彈;此外,還有金門高粱的研發,都是上一代金門軍民「轉化悲情、換取和平與發展」的努力。即使不談金馬的犧牲護衛了臺灣的發展,只問:在臺灣有權力的人,爲金門做了甚麼?
從歷史的角度觀之,金廈本就是生活共同體,1949年之後,政治凌駕了生活,臺金成爲了生命共同體。一旦生命共同體逐漸消蝕,金馬就像是被濃霧籠罩!(作者爲退休臺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