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美拉攏亞太盟邦 臺海新變局(羅慶生)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揮手者)視察美菲聯合演習實彈射擊現場,尷尬的是海馬斯火箭炮(右)卻6發全脫靶。(圖/美聯社)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訪美與拜登總統會晤,會後發表聯合聲明,重申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認爲這是全球安全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拜登還提到1951年簽訂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強調美國對菲律賓堅定的同盟承諾。兩人也對根據《美菲加強國防合作協議》而新增美軍基地表示歡迎。
從美、中地緣政治競爭的角度,這是美國扭轉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遠美親中」政策,穩固亞太地區盟邦又一次成功的操作。之前,則是邀請韓國總統尹錫悅以隆重的「國是訪問」訪美,以及以私人性質邀日本首相夫人到美國第一家庭做客。
或許是受到拜登總統失言以「賤民」批評沙烏地阿拉伯,以致美國失去中東影響力的教訓,以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禮遇法國總統馬克宏,而讓中法關係得以突破的啓發,美國這次爭取亞太盟邦客氣得多,也技巧多了。不僅試圖與日本第一家庭建立更緊密的私人情誼,對韓國總統尹錫悅的尊崇更讓人耳目一新。尹錫悅在美國衆議院的英文演講雖然生澀,但議員諸公仍不吝給予26次的起立鼓掌。以美國人的霸權之尊,做到這地步,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美國的刻意拉攏成功換取了尹錫悅的全面親美。韓國同意美國部署核飛彈潛艦以及讓核武轟炸機能夠在韓國落地,大幅增加美國的核威懾力。雖然表面上仍說是針對北韓,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真正目標是誰,大家都很清楚。
在美國外交努力鞏固盟邦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美國海軍軍艦執行「自由航行」任務的次數變少,最近一次是4月10日,驅逐艦米利厄斯(Milius)號到南海美濟礁海域活動,並於17日穿越臺海返回駐地。解放軍4月的「圍臺軍演」,美軍也相當剋制,尼米茲號航母與山東艦保持了非常安全的距離,避免擦槍走火。
如果這些觀察正確,就意味着拜登政府在地緣競爭上已展開「圍堵」的新佈局:減少對中國大陸直接的軍事壓力,而將競爭重心放在爭取亞太盟邦的合作上。這符合《孫子兵法》提出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的政策建議,對處於美中地緣政治勢力交錯位置的臺灣來說,將樂見此一新發展。因爲任何能讓臺海緊張形勢降溫的改變,都值得支持。
臺灣也不必將美國這一輪操作解讀爲是在推動「亞洲版北約」。冷戰時期成立的「北約」之所以能有效運作,是因爲在最前線對抗蘇聯坦克的是美國陸軍第七軍,而不是德軍。美國一肩扛起幾乎所有的作戰責任,纔會讓歐洲盟邦願意傾力追隨。如果以爲韓國願意配合美國,將50萬大軍交給美軍指揮,以對抗解放軍,而冒着北韓進攻,引爆有核戰風險的新一輪「韓戰」,就想太多了。韓國人再親美也不會想打「代理人戰爭」。同理,臺灣人也不會。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