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美中東博奕 臺灣小心颱風尾(湯紹成)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右)在天津會見來華訪問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委員會負責人巴拉達爾。(摘自大陸外交部網站)

在美國政府宣佈撤軍阿富汗之後,阿國境內的極端組織塔利班就步步進逼,喀布爾政權岌岌可危;再加上伊朗強硬保守派的萊希(Ebrahim Raisi)就任總統,與美國更加針鋒相對,必將影響中東情勢,甚至還有可能殃及兩岸關係。

依照拜登政府的計劃,美軍將於今年911事件滿20週年之前,完全撤離阿富汗,而拜登總統撤出阿富汗的主要目的,就是將人力與財力抽調出來針對中國,但其效果如何,還須觀察。這也導致其他北約國家軍隊跟進,至今盟軍總撤軍比例大約已達90%,而塔利班趁勝追擊,現已佔據阿國80%以上領土,重返政權在望。當前美國對待阿富汗的態度十分類似1970年代自越南撤軍的情勢,始亂終棄,導致越共順利統一。

若喀布爾政權更迭,可能導致在阿富汗產生一個新的伊斯蘭國,就像歐巴馬總統在2011年決定從伊拉克撤軍一樣。此外,塔利班必將殘酷對待曾與美方合作的阿國官民,甚至對異議分子大開殺戒,如此將重創美國的國際威信。目前美方正計劃撤出部分相關人士,但仍無法解決問題,因而也希望相關國家能夠襄助,其中中國的角色吃重。

因爲在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下,阿富汗是連接中東、中亞和歐洲的貿易樞紐,中方有意將阿富汗納入中巴經濟走廊,可以爲中國提供有利的戰略基地,內戰之後的阿富汗,兩國合作的空間甚大。

在伊朗方面,因爲臺灣與伊朗分別爲美中兩大國的重要戰略資產,在陳水扁時期,美中就曾交換合作,讓兩岸關係不致生波。2016年初蔡英文當選隔日,美方也曾積極使蔡英文的520演講平穩過渡,而事前中方在《伊朗核協議》方面做出的重大貢獻,乃形成雙方的重要交易,其結果也還差強人意。

自2018年川普撕毀《伊朗核協議》後,美伊衝突不斷。目前伊朗疫情嚴重,其前任政府就曾主張,如果美國不取消相關制裁,拒絕接受協助,雙方互不相讓。但伊朗與中國關係融洽,中方將向伊朗投資4000億美元,以換取來自伊朗大折扣的石油供應,並強化一帶一路倡議,弱化美國孤立伊朗的努力。而中國還向伊朗等國展開「健康絲綢之路」,獲得伊朗政府的讚揚。

由於萊希作風強勢,自2019年起,美國就以反人類罪行爲名,將萊希正式列入制裁名單,併成爲首位被美國製裁的伊朗總統。但中國長期奉行不干預他國內政政策,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已成爲中東許多國家的經濟支柱,因而中伊的交易可能成爲其他國家效仿的模式。

總之,由於阿富汗的變局與美伊關係的惡化,兩國都更需中國協助,因而再度形成中國在中美博弈時的重要籌碼。若中東情勢日益險峻,勢必影響美國對於其他區域事務的關注,而中國擔任調人的角色更凸顯。從以往陳水扁與蔡英文的實例可知,臺灣也早已成爲中美交易時的重要資產,兩大國何時再度合作交換,端看其博弈的強度,因此阿富汗情勢的後續發展值得我們關注。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