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先求安全再求幸福

李武忠

近來電視媒體大力放送國中小學童營養午餐採用有機產品,學童洋溢幸福快樂影像,與此同時藥物管理署公佈今年10月市售及包裝場農產品殘留農藥抽檢結果,又有4所國中、小的營養午餐被檢出農藥殘留,再度凸顯學校採購流程與嚴謹度、政府公佈時效(延宕太久、未公佈農場名稱等)以及後續的處理(多采最低罰金貨源未掌握、息事寧人等)都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給學童食安基本要求仍不可得。其實光靠抽驗方式無法確保農產品食用安全,必須從源頭開始輔導農民正確使用肥料、農藥、化學藥劑等並嚴格遵守停藥期,平時做好抽驗工作以及上市前的把關,只是這些都需要政府部門花心思用心去執行。

然而相較於此,國內許多縣市首長更喜歡推動有機農業,把大筆經費用於有機推廣,推出一系列感人宣導影片,卻無視於大宗農產品含有不當農藥殘留讓消費者無法心安的事實,連帶拖延了有機夢田的實現,只是給商人帶來不少賺錢的機會。畢竟讓學童每餐每道菜都能吃到既安全又衛生的食材,相信會比只吃少數幾餐有機蔬菜來得更務實更有意義。

在目前國內農戶多數(九成五以上)未取得國家相關核可認證的情況下,政府首要職責在於確保所有上市的農產品都要符合衛生安全規定,讓消費者能安心購買,農業纔有生存發展的機會。至於是否要花更高的價格來購買有機農產品、植物工廠生產之農產品或國外進口高檔農產品,消費者可以依照個人偏好、經濟狀況、身份地位等自由選擇,政府應該要求廠商做好清楚正確的標示,不能

國際食品貿易每年高達2000億美元,但是每年有數百萬人需忍受食源性疾病帶來的困擾,尤其隨着食品供應全球化以及日趨複雜的食品鏈,問題更趨嚴重,確保農漁產品食用安全,已經成爲全球消費者的普遍要求,凡不符合環保與食用安全標準的農漁產品,未來將很難在國際市場上流通。此一趨勢給臺灣農漁業帶來挑戰商機,端視我們如何處理。現代食品安全管理強調的是對整個產銷供應鏈的每個環節制定標準並加以管控,這樣不僅能及早發現問題,還能監測到監管措施是否到位或者是否需要採取修正行動。鑑於有機農業對於環境永續、人體健康、生態多元化、產業競爭力有益亦值得來推動,不過有機農產品生產條件嚴格,需要經過相當繁複的驗證過程,不是一蹴可成無法大量製造,因此學生營養午餐還是應該先以安全衛生爲基本要求,並要求午餐供應商優先採購當地農場所生產的生鮮食材,落實食物里程的環保概念。同樣爲了確保農產品食用安全,政府部門除了從「農場到餐桌全過程全力關外,務實做法應該先做到食安無慮再循序漸進,一步步往產銷履歷,有機推進纔是正解。別捨本逐末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