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丨美以發動襲擊,中東局勢再度緊張
【時事觀察】
原標題:美以發動襲擊,中東局勢再度緊張
畢振山
相對平靜的中東局勢近日再度陷入緊張局面。繼美國對也門胡塞武裝發起打擊後,以色列於3月18日對加沙地帶發動大規模空襲。有分析人士指出,加沙地帶停火協議談判目前處於僵局,以色列發動襲擊後,停火前景更加不明,整個地區也面臨長期衝突的風險。
當地時間3月18日,以色列軍隊對加沙多地發動空襲,以軍聲稱其目標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哈馬斯確認其多名高級官員遇襲身亡。據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衛生部門公佈的數據,以軍當天的空襲造成上千人傷亡。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18日晚表示,以色列將加大對哈馬斯的打擊力度,直到實現所有目標,即釋放所有被扣押以方人員、消滅哈馬斯和確保加沙地帶不再對以色列構成威脅。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也表示,除非所有以色列被扣押人員返回家園,否則以軍不會停止與哈馬斯的戰鬥。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扎米爾當天也稱以軍將採取持續行動。
對於以色列的襲擊,哈馬斯指責內塔尼亞胡及其政府“恢復對加沙地帶平民的侵略和種族滅絕”,認爲以色列對此次衝突升級負有全部責任。巴勒斯坦方面還要求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理事會就此事召開特別會議。
以色列的襲擊還引發也門胡塞武裝方面的迴應。胡塞武裝表示,該組織將採取“最高級別的升級行動打擊以色列”,同時也將應對因此“可能引發的美國對也門的侵略”。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則表示,以色列發動襲擊前徵求了美國政府的意見。萊維特還表示,哈馬斯和胡塞武裝等“所有試圖恐嚇以色列和美國的組織都將付出代價”。
不少媒體分析指出,以色列之所以恢復軍事行動,首先是爲了施壓哈馬斯釋放被扣押的以方人員。停火第一階段結束後,以色列方面先是希望延長第一階段,後又接受美國中東問題特使提出的方案,其目的都是讓哈馬斯繼續釋放被扣押人員。然而哈馬斯不願意在第二階段談判未能舉行的情況下釋放被扣押人員,美國與哈馬斯單獨接觸更令以色列擔心被美國“拋棄”。在此情況下,以色列決定用軍事手段迫使哈馬斯接受條件。
其次,有以色列媒體和民衆認爲,內塔尼亞胡發動軍事行動是爲了用戰爭延續政治生命。以色列需要在3月底之前通過預算案,否則就將重新舉行選舉。內塔尼亞胡因此需要極右翼盟友的支持,而極右翼黨派希望以軍恢復打擊哈馬斯。就在18日下午,因對加沙停火不滿而退出以色列執政聯盟的猶太力量黨宣佈將重返執政聯盟,這意味着內塔尼亞胡在議會的多數地位將得到加強。
加沙局勢的變化引發國際社會關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以色列空襲加沙地帶表示“震驚”。古特雷斯強烈呼籲尊重停火協議。埃及、沙特、伊朗、土耳其、法國等國譴責以色列的襲擊,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
有分析人士認爲,在以色列對加沙發動空襲後,加沙停火協議的前景更加不明。內塔尼亞胡表示同哈馬斯的談判將只會“在武力下進行”。哈馬斯方面稱以方“決定推翻停火協議”,在加沙的被扣押人員命運將不可知。不過哈馬斯也表示,有意願繼續執行停火協議,並將採取積極和靈活的方式與相關調解人保持溝通。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鈕鬆認爲,以色列試圖通過第一階段停火來促成全部人質的釋放,對哈馬斯階段性釋放的方式越來越不滿,加之雙方在軍事實力上的巨大差距,促使以色列再度訴諸武力。這反映了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根深蒂固的矛盾和互信缺失,也意味着第二階段談判失去基礎。雙方的互信缺失可能會使衝突常態化,加沙地帶也將面臨更爲艱難的局面。在此情況下,哈馬斯領導層將面臨更爲嚴峻的形勢,以色列也可能陷入長期戰爭的泥潭,其國內矛盾會更加尖銳。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沙局勢緊張之際,美國和也門胡塞武裝之間的互相襲擊也在持續。18日夜間至19日凌晨,美軍再次大規模空襲也門多地。胡塞武裝19日則表示,該組織用多枚巡航導彈和無人機打擊了美國航母和多艘軍艦。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王晉認爲,從時間上來看,美國和以色列的行動之間可能存在一定協調性,雙方的目標實際上都針對伊朗,因爲哈馬斯和胡塞武裝被外界認爲是伊朗的地區盟友。美國和以色列的行動除了可以緩解各自面臨的安全威脅外,也將對伊朗形成更大的壓力。在胡塞武裝重啓對以色列的襲擊後,美國與胡塞武裝總體上可能會回到攻擊和反攻擊的對峙狀態。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