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園會探館|北京園:讓皇家園林藝術瑰寶在蓉城詩意再現

在中國園林文化的發展長河中,北京園林無疑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更是把古典園林的建造推向了巔峰。

距離北京天安門1527公里,在2024成都世園會主會場內,皇家園林建築中獨特的“金鳳凰”風向標已完美復現,正翹首以盼世界遊客。不遠千里而來,北京園將讓世界體驗到怎樣的古典園林魅力?紅星新聞記者來到北京園實地探訪。

看傳統皇家園林的精髓在這裡與世界相遇

自成都世園會主會場最高建築錦雲樓出發,繞過成都園,我們來到北京園。入口處,幾棵古老的泰山鬆遒勁挺拔,陽光下,名爲“湖山真意軒”的皇家園林建築熠熠生輝,與園內隔水相對的“匯萬總春之閣”依依相望。

“走進北京園,怎麼好像有走進北京頤和園的感覺?”“對,我們在設計時,就將包括頤和園在內的皇家園林特色融入進來。”北京園工作人員何立飛介紹,北京園內精心打造“湖山真意”“匯萬總春”等八處景點,其中,“湖山真意軒”就源自頤和園的“湖山真意”景點,園內各建築的匾額楹聯及印章,也紛紛採用皇家園林的樣式。

“匯萬總春之閣是北京園的制高點和主體建築,置身其中,可登高俯瞰全園景緻,將萬園春色盡收眼底。”何立飛說,建築形式以《觀孔雀開屏圖》爲藍本,採用雙圍柱單檐四方攢尖頂兩層亭,內檐設落地罩,方形寶頂四面雕刻四時花卉。

“爲了體現北京的傳統文化,閣上的12花神圖案及其他彩畫都由非遺傳承人專門繪就,在閣頂,我們還首次複製皇家園林建築中的金鳳凰風向標。”何立飛說,“金鳳凰”風向標長1米,高0.5米,採用黃銅鍛鑄,可隨風360°轉動,“傳說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我們也希望藉由成都適生毛竹、青桐的天然環境,彰顯北京與成都的情誼,傳遞吉祥美好的寓意。”

看創新自育全新的花卉品種在這裡與世界相見

時值暮春,漫步於北京園,只覺繁花似錦、草木豐茂,建築與花草共同繪就一幅極具北方園林特色的精美畫卷。在“半庭香巖”景點,何立飛停下腳步,“這裡種植的數十種植物,不僅體現出北京對生態的關注,也體現出北京對創新的重視。”

原來,這裡呈現的花卉品種,都是北京多家研發團隊的自育科技成果。

在這裡,記者看到月季“粉地毯”“首善之花”“醉紅顏”、萱草“夏日淡紫”等自育品種,還有大葉鐵線蓮、亮葉紫菀、偏翅唐鬆草等北京鄉土植物,其中不少品種是首次出現在成都。

“以參加世園會爲契機,我們將新的品種栽植過來,一方面希望讓更多人欣賞到這些全新的花卉品種,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在不同的環境栽種,進一步測試相關花卉的抗性和適應性,爲下一步推廣它們奠定基礎。”

何立飛說,爲了讓廣大遊客在任何季節都能欣賞到一個美麗的北京園,他們還依照世園會4月底-10月底的辦會時間段,將園內的花卉按照其生活型進行配植,保證不同季節不同花期都有良好的觀賞性,“在春夏秋三個季節,我們都預備有不同花卉類型進行輪換展示,加上花境、花臺、垂直彩化等園藝方式,我們相信,無論遊客何時到來,都能在北京園留下美好的記憶。”

紅星新聞記者昌娟 攝影記者 王效

編輯 李鈺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