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車市火了 汽車鋰電板塊熱度不斷走高
10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9.6萬輛和305.3萬輛,環比分別增長7.2%和8.7%,同比分別增長3.6%和7%。陳士華表示,進入十月,國家“以舊換新”政策對汽車消費拉動效應明顯,多地車展與促銷活動如火如荼,企業新車型密集投放,推動車市熱度持續走高,汽車銷量同環比均實現正增長。
受此利好消息影響,11月12日汽車整車板塊表現活躍;同時新能源汽車保持高位,帶動固態電池和鋰電股中盤發力。截止發稿,東風股份、江鈴汽車、上汽集團均收漲停,鋰電池呈現普漲行情。
傳統“銀十”銷售旺季,中國汽車市場交出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11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佈數據顯示,10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9.6萬輛和305.3萬輛,環比分別增長7.2%和8.7%,同比分別增長3.6%和7%;1-10月產銷分別完成2446.6萬輛和2462.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9%和2.7%。
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進入十月,國家“以舊換新”政策對汽車消費拉動效應明顯,多地車展與促銷活動如火如荼,企業新車型密集投放,推動車市熱度持續走高,10月汽車銷量同環比均實現正增長。
受此利好消息影響,11月12日汽車整車板塊表現活躍。截止發稿,東風股份、江鈴汽車、上汽集團均已漲停,廣汽集團收漲5.67%。
此外,10月汽車出口和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其中汽車出口54.2萬輛,實現同環比雙增長;新能源產銷均超140萬輛,同比增長均接近50%,月度產銷創歷史新高。
新能源汽車保持高位,帶動固態電池和鋰電股12日中盤發力。截止發稿,利元亨一騎絕塵漲幅超20%,包括天華新能等8家相關企業漲幅超過10%,寧德時代上漲超2%……
海通證券研報顯示,全球乘用車市場正處於電動智能化加速滲透階段,國內自主品牌主機廠及產業鏈在電動智能領域具備一定的領先優勢,2024年新能源汽車出口有望維持亮眼表現並持續貢獻增量。
乘用車市場產銷向好,自主佔比超七成
作爲汽車市場的絕對主力,乘用車市場10月迎來大爆發,產銷分別完成270.6萬輛和275.5萬輛,環比分別增長8.2%和9.1%,同比分別增長7.7%和10.7%;1-10月累計產銷分別爲2134.9萬輛和2143.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和3.7%。
陳士華表示,今年以來,我國乘用車市場呈現逐步走高趨勢,期間經歷了“以舊換新”等政策,但初期對終端消費的拉動作用不夠明顯,直到7月新政策出臺後,批發銷量呈現持續增長,終端銷量數據相比之下表現更佳。
不過,國內燃油車下降趨勢十分明顯,前10個月銷量爲904.6萬輛,比上年同期減少233.2萬輛,同比下降20.5%。“相比去年同期,傳統燃料乘用車今年基本維持在每月20萬輛的降幅。”陳士華說。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年內首次達到70%以上。10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193.1萬輛,同比增長30%,市場佔有率達70.1%,較上年同期上升10.4個百分點;1-10月累計銷量1384.9萬輛,同比增長21.2%,市場佔有率爲64.6%。
作爲對比,在主流外國品牌中,除韓系品牌銷量小幅增長外,其他四大主要品牌銷量同比均呈兩位數下降。其中,德系、日系和美系的市場份額分別爲14.9%、11.2%和6.5%。
新能源創新高,全年出口有望達600萬輛
新能源汽車可謂風頭正勁。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6.3萬輛和14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和49.6%,產銷量創下月度歷史新高;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77.9萬輛和9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和33.9%,佔比汽車總銷量的39.6%。
據陳士華透露,在11月14日,我國將迎來年內第10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經過協會統計,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佔比已經連續三個月超過50%;其中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佔比國內乘用車總銷量,連續5個月超過了50%。”
此外,前10個月,新能源汽車出口105.8萬輛,同比增長6.3%;其中純電動汽車出口83.6萬輛,同比下降9.2%;插混汽車出口22.2萬輛,同比增長2倍。作爲對比,我國前10個月汽車出口485.5萬輛,同比增長23.8%。
分品牌來看,前10個月整車出口前十企業中,比亞迪出口33.2萬輛,同比增長79.6%;北汽出口21.8萬輛,同比增長63.2%;長安汽車出口46.7萬輛,同比增長60.5%。
陳士華分析認爲,我國前10個月汽車出口達485.5萬輛,同比增長20%以上,當月出口量超過50萬輛。如果後兩個月能保持50萬輛的水平,全年出口將達到580萬輛;如果繼續保持現有增速,有望達到600萬輛。
展望未來,“伴隨政策累積效應持續顯現,疊加車企及經銷商年底衝刺,有助於汽車消費需求持續釋放,預計後兩個月車市仍將保持向上走勢。”陳士華說,鑑於“以舊換新”政策加碼以後提振效果顯著,建議明年繼續延續相關政策,並儘早發佈實施細則,擴大政策宣傳。(中國經濟網 記者姜智文)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