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動態過程,必然隨着實踐發展而不斷髮展。“堅持以制度建設爲主線”,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中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各方面制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繼續完善各方面制度機制”。在推進改革的進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這可以從目標導向、歷史進程、問題意識三個維度來深入理解和認識。
在目標導向中把握制度建設方向
一個國家要發展,明確目標和路徑至關重要。目標就是方向,目標就是引領,目標就是動力。改革要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就要有的放矢地採取什麼樣的舉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爲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什麼”“怎麼改”,都必須瞄準這個總目標。
關於總目標的認識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明晰、不斷深化的。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纔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就需要有管總的目標,也要回答推進各領域改革最終是爲了什麼、要取得什麼樣的整體結果這個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之相比,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增加了“繼續”兩字,體現了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體現了我們黨在改革上道不變、志不改的接續奮鬥的決心。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自覺地突出制度建設,必將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爲國家治理效能。
在歷史進程中把握制度建設規律
制度建設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探索推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啓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爲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永葆黨和國家生機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證。
新時代制度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集成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聚焦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確了各方面制度的基本要求。制度建設推動相關領域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通過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爲人民幸福安康、爲社會和諧穩定、爲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項工程極爲宏大,必須是全面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從歷史進程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要不斷健全制度框架,築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
在問題意識中把握制度建設重點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就制度建設而言,既需要不斷健全已有制度,也需要着力進行制度創新。面對改革道路上的複雜矛盾和問題,我們已經啃下了不少硬骨頭但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我們已經攻克了不少難關但還有許多難關要攻克。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已有的制度要不斷健全和完善。同時還要看到,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羣衆新期待,要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不斷推進制度創新、填補制度空白,以戰勝各種風險挑戰、解決各種突出矛盾。
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謀劃和部署改革,是黨領導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抓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謀劃改革,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個聚焦”。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民當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體制機制;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完善收入分配和就業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強化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從中可見,制度建設始終貫穿其中。
《決定》提出了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的多項內容。這些全面而精準的改革舉措,旨在解決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發展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不斷增強改革的針對性、科學性、實效性。
(作者陶文昭 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