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葬、花葬…5種「環保葬」費用、補助、地點整理
花葬、環保葬 設施、費用、地點總整理。 圖/freepik
近年提倡生態環境永續發展,國內興起「環保自然葬」新式殯葬風潮,與傳統形式不同,採取不立碑、不立墓的安葬模式,將遺骸火化後、透過研磨處理,再埋入土裡下葬,最常見環保自然葬的種類是樹葬、花葬、灑葬、植存、海葬等,本篇將說明不同環保葬差異、費用以及殯葬達人的觀點等。
環保葬可分爲公墓內以及公墓外
從事殯葬行業20年的「冬瓜行旅」社長郭憲鴻(小冬瓜)表示,環保葬講求不立碑、不立墓、不記亡者的姓名,提供土地用續循環使用,所以當遺體火化後,骨灰並不會被放進靈骨塔或墳墓裡,而是將遺骨研磨後,以不同方式迴歸自然。臺灣近年社會觀念逐漸開放,也越來越多人接受環保葬的形式。
安葬區域可分「公墓內」、「公墓外」兩種:
1. 公墓內
樹葬、花葬:將骨灰研磨處理後,裝入可分解環保棉布袋或紙袋內,分別存放於樹根旁,並在上方種植花草、樹木等植栽,目前臺灣大部分是樹葬園區多於花葬園區
灑葬:會挖個較淺層土坑,將骨灰直接灑在表面土壤層或是植物上方,再以土壤覆蓋。
2. 公墓外
植存:須在政府劃定特定綠化地點安葬,同樣是將骨灰倒入土壤後覆蓋
海葬:是將骨灰研磨再處理後,在政府規劃海域內,直接拋灑於海中,或是放進可分解容器中,再拋入海中,過程中能以鮮花花瓣取代冥紙。
樹葬、環保葬 設施、費用、地點總整理。 圖/freepik
環保葬政府有補助
他提及,環保葬同樣得先經歷火化遺體處置,與傳統喪禮並無不同,差異在於遺骨存放方式差異,不立碑、不立墓等永久設施,比較減碳環保、友善環境,也可以讓土地循環利用,近年各縣市政府推行環保葬,更有萬元以上補助,部分地區甚至免費,但要注意這並不包括棺木、焚化遺體、告別式等喪葬儀式費用。
從風水看環保葬
中華堪輿道派宗師謝沅瑾表示,中國傳統觀念認爲「人死後須以入土爲安」,人有所謂的三魂七魄,其中的三魂包括:生魂、覺魂、靈魂。
常見的環保葬形式
種類 樹葬/花葬/灑葬 海葬 植存
環保葬各縣市收費
縣市 備註(單位:新臺幣/元)
表格整理/橘世代編輯部
本文授權轉載自《橘世代》(原文標題:環保葬5種類!全臺樹葬、花葬設施、費用、地點總整理 謝沅瑾授「安葬風水」這樣做)
Take action!加入《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