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工時比一比 德國人沒那麼愛工作
我們和德國的差異究竟在哪裡?過去我總覺得,應該是對工作的思考方式、生活態度最爲不同。(示意圖/shutterstock)
直到目前爲止,我在德國生活、工作了大約20年。我和一流的商務人士共事,也與德國的國民一同生活,對我的工作方式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透過這些經驗,我從中得到了啓發。
工時比一比 德國人沒那麼愛工作。(圖/大是文化提供)
根據OECD的2018年數據顯示,日本平均每人的總工作時數是1,680小時。而德國是1,363小時,足足比日本少了317小時。如果用一天工作8小時來換算,日本平均每年比德國多工作了40天左右。
但讀者也要留意,日本的「1,680小時」,不包含加班卻沒領加班費的時間,是以一年工作天數爲245天(休假天數120天)計算出來的,若以此數字來看,單日平均工作時數在7小時以下(1,680小時÷245天=6.86小時/天)。然而實際上,據說有許多人的年均工作時數超過3,000小時。
不僅如此,2019年的GDP世界排名中,日本位居世界第3,德國排名第4;但若以人均GDP來看,日本是全世界第24名,德國則是逆轉勝過日本,排名爲第10名(2019年/取自OECD數據)。換言之,日本的工作時數比德國還長,平均每人貢獻的GDP卻比較低。
我們和德國的差異究竟在哪裡?過去我總覺得,應該是對工作的思考方式、生活態度最爲不同。
如今,在這個工作時數問題、提高生產力已成爲全民課題的時代,我認爲參考德國的經驗不會是徒勞無功,必然能對讀者帶來一些幫助。
(本文摘自《德國人沒那麼愛工作》/大是文化)
【內容簡介】◎德國人怎麼訂年度計劃?不是寫業績目標,而是先想我幾月要休假?
◎大家都說他們很冷漠,但如果你家院子的草太長,鄰居會來關切。
◎努力加班求表現?很可能會被認爲你的工作方式有問題。
◎服務員的臉很臭?那是因爲德式的服務理念就是「請自行隨機應變」。
邁世勒是擁有近三百五十年曆史的德國老字號銀行,而本書作者隅田貫,是該銀行的第一位日本員工,現任日德產業協會特別顧問。
他回憶自己剛到德國工作時,有回順手幫秘書拿信,本以爲會得到一句「謝謝」,沒想到秘書卻說:「這是我的工作,你越權了。」
還有一回,因爲事情緊急,他指派部屬一個臨時任務,對方卻冷漠的說:「我沒時間,我要下班了。」他當場傻眼。
他不禁好奇,一個對人如此冷漠、對下班時間斤斤計較的國家,爲何能從二次大戰的敗戰國,以人口小國迅速成爲GDP全球第四大的製造大國,擁有賓士、BMW、萊卡相機、雙人牌刀具等多個世界知名品牌?
他發現,德國人沒那麼愛工作的背後,藏着高效率的思維:
◎不做無謂的報告、聯絡、商量,效率就來了
德國部屬不寄電子郵件副本給主管,因爲自己的工作自己負責,也不搞集體決策。主管不在?部屬就說:「這件事我決定。」
還有,從不花時間揣測主管的心意:「他會不會問我這個問題?」
如果不知道就說不知道,但會反覆問到知道爲止。
◎所有公司(和人)都嚴守開始和結束營業的時間
常加班的人最努力?德國同事會說「你的工作方式有問題」;怎麼訂年度計劃?不是寫業績目標,而是先想「我幾月要休假?」
辦公室一定有張大表,上面是所有員工的休假時間。
但要如何在休假時不被打擾?平日就要資訊全體共享,同事不用花時間「找」。
◎我那羣嚴謹的德國同事教會我的事
順手幫秘書拿信,她卻氣我越權?
因爲德國人很在乎每個人的職務區分,「這是我的工作」所以自己負責。
「以前的人都這樣做呀」,德國人不會接受這種理由,他們會說:「如果規則不適用,那就改規則吧!」
一個擁有衆多世界品牌的製造大國,員工們的年度計劃,竟從「我今年要何時休長假」開始──羨慕嗎?這就是德國製造與德式幸福的秘訣。
【作者簡介】隅田貫
日德產業協會(NPO)特別顧問。1959年生於日本京都,1982年從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進入三菱日聯銀行(MUFG Bank,原東京銀行)工作。經歷三次(合計十年以上)在德國法蘭克福工作後,2005年起任職德國當地老字號私人銀行邁世勒集團(1674年創業),於法蘭克福總公司負責以日系機構投資家爲對象的投資顧問工作。
隅田貫身爲總公司唯一的日本人,培養出觀察日德企業文化本質與其差異的眼光,致力於活用長達20年的德國工作經驗。現任日德產業協會特別顧問,成爲日、德兩國經濟人的橋樑。
【譯者簡介】黃立萍
Podcast節目《夫妻純聊天》主持人之一,是一個需要養肝的全職媽媽,目前以SOHO身分從事各類採訪、撰稿及翻譯工作。譯有《零基礎寫程式》、《殘酷世界的生存法則》、《地點學》、《金融業者不能說的理財詭計》(以上皆爲大是文化出版)。
《德國人沒那麼愛工作》/大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