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 文旅產業“新”潮澎湃
人民網記者 劉穎穎
在博物館聽AI數字人講解展品,在數字體驗館沉浸式重走長征路,在“第二現場”實時觀看千里之外的話劇演出……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激發了文化創新活力,更爲文旅市場繁榮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佈了2024年文化和旅遊數字化創新示範“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充分展現各地數字賦能文旅實踐百花齊放、活力涌動的新氣象、新趨勢。
數字賦能文旅創新表達
當前,新技術正成爲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新產品、新場景、新體驗。在數字技術加持下,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實現了創新表達。
在貴州省貴陽市,一條嵌入大地的紅色飄帶格外耀眼。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紅飄帶)創新打造全域行浸數字演藝,在“無名英雄”“血火洗禮”“偉大轉折”“砥礪征途”“勝利豐碑”“新時代新長征”六個篇章之中,還原湘江戰役、遵義會議、爬雪山過草地等經典場景,喚醒人們對長征的集體記憶。
“紅飄帶”項目總導演、總設計王志鷗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我們一直堅持以‘藝術+科技’來講好中國故事,用跨界的手段把作品寫在祖國大地上。‘紅飄帶’運用了全息的影像、多維度的機械舞臺,以及最新的多種數字化手段,讓遊客能夠沉浸式地體驗長征這段偉大的歷史,讓紅色文化滋養更多人的心靈。”
不僅是“紅飄帶”,《只有河南·戲劇幻城》以沉浸式戲劇藝術講述關於“土地、糧食、傳承”的故事;馬王堆漢代文化沉浸式數字大展立體全景展現馬王堆漢代文化的藝術成就和想象世界……各地將數字技術與文旅行業深度融合,不斷“上新”,改變了文旅產品的面貌,找到了與大衆的新的共鳴點,帶給人們更多樣化、立體式的體驗。
智慧服務滿足大衆需求
在智慧博物館,感受智能導覽服務;逛智慧景區,從手機上獲取最佳遊覽線路;看線上劇場,享受雲端的藝術盛宴……近年來,更加“智慧”的文旅服務更好地滿足了大衆需求,讓人們輕鬆享受“詩和遠方”。
隨着“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廣大遊客對講解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家自然博物館打造了數字人及AR導覽項目,遊客通過手機、平板或VR眼鏡等進入互動界面,可以選擇路線、數字領航員開啓探索之旅,除了常規展品,還可以看到AR特效展品。國家自然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對接大模型技術,開發智能AI互動問答系統,能夠實時回答遊客的問題。
此外,浙江美術館“藏品雲”以“典藏大腦”“數字駕駛艙”等構建起跨省的美術藏品數字資源共享平臺,助力美術典藏資源智聯共享惠民;中國國家博物館“數說犀尊”智慧展廳以一物一展的形式,從出土經歷、功能特點、鑄造和裝飾工藝、造型美學等方面對文物進行全方位解讀,運用數字手段讓文物活化,讓觀衆從參觀者變成探索者和參與者。
在旅遊服務方面,各地也不斷探索,相繼推出定製化的旅遊產品和創新服務。海南打造“海南放心遊”平臺,建立包括“先行賠付”在內的放心遊服務體系,遊客投訴被認定後可以迅速獲得賠付,有效提升旅遊消費環境;黑龍江省黑河市推出了蝴蝶雲谷中俄通(中俄跨境無障礙服務平臺)。遊客登錄客戶端後,可以“一站式”打通語言、支付、交通等各種障礙。黑河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跨境服務平臺帶來了多重效應,如促進貿易增長與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等。
文化和旅遊部科技教育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動新技術在文化和旅遊領域應用,積極支持圍繞數字服務場景、文旅融合等領域開展技術創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文化和旅遊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把資源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更好地支撐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