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在港城:實現光刻膠國產化 打破行業技術壁壘

(□ 周瑩 連科)在一片只有300毫米的單晶硅晶圓上“造房子”是一種什麼樣的挑戰?是一場大國材料研發和產業化水平的較量。昨日,筆者在邃鑄科技獲悉,該企業實現了聚酰亞胺光刻膠技術的國產化,更爲難得的是企業95%的原料來自國內,實現了企業研發、生產加工等環節的自主可控。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邃鑄科技憑該項技術在今年舉行的“創業江蘇”科技創業大賽獲得了“優秀企業”稱號,彰顯了港城半導體制造關鍵材料的出色表現。

光刻機和光刻膠是生產芯片的關鍵設備和關鍵材料。當設計師將芯片的電路設計圖設計好後,光刻機和光刻膠相互配合,通過光照和化學反應,將這個電路圖案轉移到單晶硅晶圓上。簡單地說光刻膠就像我們蓋房子時用的水泥。在芯片生產的過程中,光刻膠被塗覆在硅片表面,光刻機用光將掩膜上設計師預先製作好的芯片工藝圖“雕刻”在光刻膠上,使其從一個平面變爲一張同掩膜上的圖案一致的立體“建築”,爲未來放置各個元器件留下位置。

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但實際上要生產這樣的光刻膠難度可不小。因爲其是與芯片的元器件“貼”在一起,其質量直接決定了芯片的性能,從而影響使用芯片的智能手機、汽車、電腦、平板的能耗和功能。

全球三分之一的光刻膠銷往我國,然而因爲技術壁壘高,我國的光刻膠長期由日本等國家新材料企業供給,影響了我國的芯片自主可控能力。爲此,邃鑄科技啓動了我國聚酰亞胺光刻膠研發、生產。

生產市場需求的光刻膠首先需要解決材料的問題。別看光刻膠主要是由成膜樹脂、溶劑、光引發劑、添加助劑幾個基本原材料構成的,但是要找到適合的材料組合並不容易。這需要研發人員嘗試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材料組合,才能找到合適的配方。這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持續不斷的技術攻關。“因爲國內缺乏配套的原材料供應商,很多關鍵原材料仍然需要依賴進口,這進一步增加了成本。”邃鑄科技技術負責人金佳科介紹,光刻膠的研發還高度依賴於晶圓廠的配合,需要不斷地進行測試和驗證。這無疑增加了研發成本和時間。

邃鑄科技通過與南京大學產學研合作,在聚酰亞胺基體材料結構中引入短程剛性結構+短程柔性結構互相配合反應,使其與光敏劑、其他添加劑等產生一定的分子間作用力,此穩定結構在非曝光區域充當交聯劑,使基體聚酰亞胺結構穩定成膜,不易被顯影液清洗掉;而部分區域經過曝光以後,光敏劑分解,形成酸成分,促進聚酰亞胺前體溶解,使得曝光區域被快速顯影液清洗掉,使用曝光/非曝光區形成大的溶解性差異。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抽象?其實可以這樣來理解:光刻膠作爲保護層,在光刻過程中,光刻膠可以起到保護硅片表面的作用。光刻膠在曝光後會經過顯影工藝,需要通過顯隱液的溶解使其未暴露在光下的部分去除,形成所需要的工藝圖案。然而在這個過程中,科研人員要確保應該去除的光刻膠部分精準去除,應該保留的精準保留。“我們研發人員通過實驗數據得到光刻膠各種材料的精準配比。”該企業研發總監陳慧介紹,並解決了基體材料過於柔軟、塌陷、抑制微觀毛刺等問題。更重要的是該結構在成膜後,有效地保持聚酰亞胺材料原有的優良機械性能。

與此同時,該企業還同上遊的化工新材料企業密切合作,實現了上游材料的過程化。目前,邃鑄科技經過下游封裝企業試用,已經達到國際一線企業產品指標,實現高絕緣性、膜不易變形、膜厚度可調節,穩定成膜圖形化,實現了聚酰亞胺光刻膠國產化。目前,該項目已經進入到設備調試,今年年底有望正式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