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建設名單將擴大 超長期特別國債提供資金支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 北京報道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以下稱“雙一流”建設)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引領性、標誌性工程。

11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關於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

“雙一流”建設2016年正式啓動,8年多來取得顯著成效,但“雙一流”建設高校學科數量與我國數以千計的高校、數以萬計的學科相比,還是比較有限的。

下一步,在擴大“雙一流”建設規模、加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供給方面有哪些考慮?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回答專題詢問時表示,《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已經明確,將聚焦優勢學科適度擴大“雙一流”建設範圍。教育部堅決貫徹落實,將會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研究具體方案。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回答專題詢問時表示,適時將一批學科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鮮明、辦學質量過硬的高校納入“雙一流”建設高校的行列。

帶動高等教育整體提升

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

首輪“雙一流”建設於2016年啓動,至2020年結束。綜合高校辦學條件、學科水平等情況,有關部門確定首輪14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和465個“雙一流”建設學科。

2022年2月,教育部等三部門公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第二輪聚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基礎學科等國家急需領域加強佈局,新增7所建設高校、41個建設學科。

“關於‘雙一流’建設的規模,一直是各方高度關注的問題。第一輪建設我們是140所學校,已經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就有47所地方高校。第二輪又增加了7所高校,這7所高校也都是地方高校。”懷進鵬說。

懷進鵬指出,“雙一流”建設以來,帶動了一大批地方高校發展,同時,我們還組織“雙一流”高校,對中西部高校進行組團式幫扶,不僅建設一批,還要培育一批。所以下一步“雙一流”高校不僅是在招生擴容上,還要體現在組團幫扶中,以帶動整個高等教育體系的發展,爲實現教育強國目標貢獻力量。

“211”“985”“雙一流”是近幾十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三大戰略工程。“211”工程啓動時,我國高等教育還處於精英教育階段;“985”工程的提出,則是在我國高等教育逐步向大衆化教育階段過渡的背景下;“雙一流”建設是在我國高等教育在從大衆化教育階段向普及化教育階段發展的背景下提出的。目前,我國已正式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人才發展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李志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但普及化並不排斥精英教育,這是要培養國家所需的高層次學術型人才,並打造精英型高校作爲示範,提高高等教育整體質量。

懷進鵬指出,關於下一輪“雙一流”建設是否會擴大建設規模,《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已經明確,將聚焦優勢學科適度擴大“雙一流”建設範圍。教育部將分兩步開展工作。第一步,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自主科學確定“雙一流”標準。強化人才培養核心地位,引導建設高校紮根中國大地,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第二步,根據“雙一流”標準,結合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聚焦優勢學科,適度擴大建設範圍。

中央資金繼續加力支持

擴大“雙一流”建設規模,需要實打實的投入,資金從何處來?

據介紹,2016年以來,我國通過中央引導專項和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累計投入1667億元,支持建設高校自主統籌安排使用資金,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各類資金901億元,用於建設高校大型儀器設備更新和基礎設施建設等。

鄭柵潔介紹,今年以來,統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兩重”建設超長期特別國債667億元,支持高等教育提質升級。其中,在支持“雙一流”建設方面安排了379億元。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教育部一起啓動實施優質本科擴容工程,推動“雙一流”建設高校本科擴招1.6萬人,進一步擴大優質本科學位供給。

“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加力支持這方面的工作。”鄭柵潔說。

今後一段時間,高等教育學齡人口將經歷快增、短平、陡降三個階段。人口階段性變化對高等教育的佈局、投入都是一個挑戰,既要滿足孩子們“上大學”的需求,又要儘量減少學齡人口達峰後的資源閒置。

學齡人口達峰前,爲了滿足孩子們“上大學”和“上好大學”的願望,繼續擴大高等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資源的供給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鄭柵潔介紹,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與教育部等有關部門一起,以“雙一流”建設高校爲重點,統籌“硬投資”和“軟建設”,從五個方面入手,繼續加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供給。

一是建設新宿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們在調研中有反映,許多高校包括“雙一流”高校現在學生宿舍不夠、條件也不好,還有很多6人間甚至8人間,學生和家長很不滿意。有必要積極支持高校通過新建、改擴建等多種方式儘快補齊學生宿舍這個制約高等教育資源擴容的短板。

二是建設新校區。佈局建設一批“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新校區,支持高校擴大辦學規模,爲新增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擴展空間。

三是建設新大學。支持有條件、有意願的省份新建若干新型研究型大學、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學。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儘快形成優質學位供給能力。

四是建設新平臺。支持“雙一流”建設高校建設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佈局一批重大教學科研平臺,進一步提升高校教學科研水平,爲高校持續提供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創造條件。

五是建設新學科。引導高校適應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需要,加強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動態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加快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健全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供需適配的機制。

“我們和教育部等有關部門一起積極研究適應學齡人口變化,加強高等教育資源的前瞻佈局,做好資源的優化配置,既確保滿足學齡人口達峰前的需要,又儘可能避免學齡人口達峰後可能出現的資源閒置浪費。”鄭柵潔說。

促進多元資金投入

“雙一流”建設需要有穩定持續的財政支持。中央財政在“雙一流”建設投入方面有什麼樣的安排?

財政部副部長郭婷婷在回答專題詢問時說,財政部門一方面強化保障,從2016年首輪建設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各類專項資金1667億元,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和超長期特別國債又安排了900多億元,帶動地方、高校統籌各類資源持續投入,有力支撐了“雙一流”建設。另一方面優化管理,在規範管理的同時賦予高校較大自主權,各建設高校可以在規定範圍內統籌安排使用“雙一流”引導專項資金,有效激發了高校的辦學動力和活力。

郭婷婷說,下一步,財政部將持續加大投入。中央財政將堅持把支持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優勢學科作爲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安排各類財政性資金,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持續穩定地保障“雙一流”建設。同時進一步突出重點,支持一流學科培優行動,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建設;支持數理化生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中心建設,深化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加快拔尖人才培養;長週期穩定支持青年教師高水平自由探索,建強專業化教師隊伍;支持啓動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突破計劃,深化科教協同育人。

財政部還將促進多元投入。通過完善轉移支付資金分配辦法,積極引導和促進地方財政加大投入,共同推進“雙一流”建設。優化實施捐贈配比政策,發揮各級教育基金會的作用,引導和激勵社會力量共同支持“雙一流”建設,也鼓勵高校積極爭取各類資源投入“雙一流”建設。推動完善高校科技創新機制,指導高校用足用好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政策,推動校地、校企產學研協同創新,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更好吸引地方、企業等加大投入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雙一流”建設高校不管是在資金使用還是教育治理方面,都將擁有更大的辦學自主權。

我國高校辦學自主權改革經歷了長期試點。2010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其中確定的全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的主要任務就包括落實和擴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2013年11月,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主動請纓承擔高等學校綜合改革試點任務,力爭在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先試先行、示範引領。

浙江大學教授羅衛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曾表示,可以賦予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成員單位有類似於北大、清華的辦學權限,以促進其更快速地發展併發揮區域內溢出效應。

懷進鵬在回答專題詢問時說,辦學自主權是高等教育法賦予高校的法定權力,是現代大學治理的基礎,教育部將堅持依法行政,更多發揮制度給予、規劃指導等宏觀管理職能,減少對高校的直接管理和微觀管理事項。

下一步,將在學科專業設置、科研項目評審、經費使用管理以及薪酬分配、選人用人和國際對外交往方面進一步放權,給高校鬆綁減負,同時加強指導,確保高校能夠接得住、負責任,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