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躺牀滑手機超母湯 醫提「333原則」:牀只能拿來睡覺
醫師提醒,「牀只能拿來睡覺」,不能躺在上面滑手機,如果沒有睡意,應離開牀鋪到其他空間「做些無聊的事」。示意圖/ingimage
一天睡不好就等於失眠嗎?醫師指出,可以用「333」原則協助確認,是否難入睡、易醒、早醒等,每週持續是否持續超過3個月等,且要特別留意,「牀只能拿來睡覺」,不能躺在上面滑手機,如果沒有睡意,應離開牀鋪到其他空間「做些無聊的事」,至於睡前一杯奶可助眠,不建議乳糖不耐症患者使用,否則可能半夜鬧肚子、更睡不好。
國人對安眠鎮靜藥物的需求增加,中醫大附醫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杭良文說,因爲各種壓力,加上藥物取得容易,如精神科、家醫科等醫師都可能會開藥,「我們這種睡眠的(科別)醫師開最少」,以行爲治療爲主,患者到睡眠相關科別求診,很多人想要把5、6顆藥減爲1顆,但並不正確,應慢慢停藥,而不是粗魯地戒除,現在很多醫療人員會說「助眠劑」而非「安眠藥」,想睡卻睡不着,才建議用藥。
很多患者的睡眠障礙,源於錯誤的生活觀念,例如吃完藥躺在牀上滑手機「培養睡意」,杭良文說,牀是睡覺的地方,躺在牀上就只能睡覺,如果沒有睡意,就離開牀鋪到其他空間「做些無聊的事」,不能看些刺激的電影或追劇。對於有失眠症狀的患者,尤其要注意「不能睡回籠覺」,不管前一天多晚睡,隔天還是要在固定時間起牀,再想睡都要撐住、中午休息不超過30分鐘、傍晚不能躺。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說,「失眠」有診斷標準,民衆可以用「333」原則協助自己確認,第一是「症狀」,不只難入睡,還可能容易在睡眠途中醒來,或是特別容易早醒;第二「頻率」,如果一週三次或以上就達到門檻;第三是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
除了症狀,還要留意對患者本身生活品質,或身心健康造成的影響,李信謙表示,如果症狀不明顯、頻率不高,可以藉由改變生活習慣來改善,還沒到達失眠症診斷的民衆,不一定要使用藥物治療,或需要用藥的時間相對較短。
失眠症的病患通常跟年齡較有關,李信謙指出,整體年齡分佈上,中年以上或老年族羣的比率較高,和內外科等身體健康狀況、共病性等,也都有關;在更年期前男女比例相近,但女性更年期後會增加,甚至會比男性高一倍;有些人說喝牛奶可以助眠,不過如有乳糖不耐症,反而可能半夜鬧肚子、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