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知道牛市何時開始,何時結束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山上,作者:薛星星,編輯:蔣澆,頭圖來自:AI生成

10 月 9 日,國慶假期後的第二個工作日,着急在長假期間開戶入市的新股民們終於等到了下場交易的時間。

此前一天,滬深兩市僅用時 20 分鐘就成交破萬億,再度刷新最快萬億交易額紀錄——上一個紀錄是節前的 9 月 30 日創下的,用時 35 分鐘。當天收盤,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近 3.5 萬億,創造歷史。

但在今天,等待新股民們的卻不是上漲。今早開盤,三大股指低開,至收盤集體收跌,滬指跌 6.62%,深成指跌 8.15%,創業板指跌 10.59%。媒體們稱,個股普跌,全市場超 5000 只個股下跌。

“信心不能丟。”一位 A 股 90 後投資者說,我們攢了這麼久的情緒,不然就是全面潰敗了。“調倉,進貨。”一位準備了 50 萬資金入場的 95 後女生說,今天加倉。她昨天購入了幾支港股 ETF,當天虧損 1.2 萬元。

還有一些投資者仍在苦等回本。即便在這場堪稱歷史性的大漲面前,他們的股票仍未回升到購入時的價格。“回本就賣。”一位投資者說。

牛市面前,有人着急離去,有人着急入場,興奮與恐慌並行。沒有人能預測牛市何時開始,也沒有人知道它到底何時結束。

市場情緒已經無需過多渲染。從 9 月 24 日開始,滬深 300 指數僅用時 5 個交易日就飆漲了 25%,一舉收復過去 14 個月來的損失。整整一年時間,上證指數都在 3000 點纏鬥,至 9 月中旬已經快要跌破 2700 點。同樣是 5 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暴漲,節前突破 3330 大關。

9 月 27 日,上交所交易系統一度因爆單宕機,大面積成交確認遲緩。9 月 29 日,上交所展開全網測試。《證券時報》引述相關券商人士說法稱,當天競價交易系統累計接收申報 2.7 億筆訂單,爲歷史峰值兩倍。10 月 7 日,滬深交易所再度進行全網測試,爲 8 日開市準備。

7 天的國慶假期成爲衆多股民們最難熬的一週。不止一位投資者向《山上》抱怨假期太長,無心度假。洶涌的情緒惹得假期期間車市、樓市接連爆單,一些房企甚至宣佈漲價,將考慮全面收回折扣。出境遊火熱,OTA 平臺發佈數據稱訂單超 2019 年同期,創下歷史新高。

好像所有人都在討論股票。上述拿了 50 萬資金入場的 95 後女生說,她長假期間去香港遊玩,前後左右的人都開着手機軟件,“股票都是紅紅的。”前排的大姐說,這個股票漲停了。後面操着四川口音的小哥說,國內買少了。

她本來沒有打算開通港股賬戶,“但情緒太高了”,順帶着去香港的銀行試一試。但手機上都已經預約不到,現場也排不上,“整個香港都是熱情高漲。”

“連續加了 7 天班。”一位國內券商經理說,開戶都是加班加點。他們在互聯網上引流,數據比平常翻了 10 倍不止。

不過和互聯網上炒作的 00 後入場不同,初次開戶的主力軍仍然是 90 後,30 歲左右的青年人。“這波人剛參加工作是 15 年之後的熊市,行情不好,也不會去炒股,一直到了 9 年後的今天,他們才被這個行業吸引到。都是第一次開戶的,我們數據都能查到。”

兩位與《山上》交流的 90 後都在國慶前涌入,投入資金都在 20 萬上下。一位 9 月 30 日最後一個交易日入場的男生說,“再不上車就晚了,政策利好,節後肯定高開。”他把自己工作幾年攢下的 10 多萬積蓄全投了進去,滿倉。

“想賭博賺錢的心理。”一位在互聯網大廠工作的年輕人說。這是他第一次開戶,一共投入 23 萬元。節前幾個工作日每天都是瘋漲,“真的是隨便買,撿錢的感覺。”他是被朋友拉入股市的,這位朋友說自己一天幾個、十幾個地賺。

情緒積壓到 8 日,A 股開市即漲停。三大指數大幅高開,滬指上漲 10.13%、深成指上漲 12.67%、創業板指上漲 18.44%。媒體們發出的報道標題是:開盤全線漲停!

經濟學家們在鼓吹牛市到來。任澤平連發多條動態,“現在毫無疑問是牛市。”他寫了一篇長文,標題《牛市來了》,開篇第一句,“對市場的看法,就一個字:買!”

“每天加倉,一天十幾萬。”上述 90 後投資者說。他股齡 4 年,但真正下場密集操作是在今年,年初一度浮盈 200%,但很快被套牢,總體浮虧接近 40%,20 多萬沒了。那陣子他還住院,索性關閉了股票軟件,行情好的時候再開始買賣。

現在就是行情好的時候。他從 9 月最後一週開始加倉,到 10 月 8 日,一週解套。昨天工作日,他一整天都在盯盤,和《山上》溝通途中仍不斷操作,“跟你聊我都忘了操作了,不行我得賣點再買點。”

“不要怕,快去炒吧兄弟,跑步開戶。”他說。“現在沒有多少機會,不妨膽子大一點。年輕人唯一不能輸的是什麼,就是勇氣和拼搏精神。”

牛市面前,興奮與恐慌並行。社交媒體上流傳的段子說,現在的股市裡有兩撥人,跑路的瘋狂跑路,入場的瘋狂入場,連互道一聲 XX 的時間都沒有。來不及,根本來不及。

很多在過去兩年被套住的股民們都在這兩天翻了身。一位兩年多前拿出 50 萬資金入場的年輕人說,他最早買基金,虧到 26 萬。此後不信任基金經理,拿出剩下的 24 萬下場炒股,年前只剩下不到 9 萬。

他在金融相關行業工作,節前看到政策出臺,認定牛市即將來臨,於是說服妻子又加倉 60%。10 月 8 日,他全部回本,甚至還賺了一些。

不少人都會覺得慶幸。一位想着給自己“賺點養老錢”的大齡股民說,過去幾年她炒股,行情好的時候每年都掙點,不多,掙了就拿本錢,浮盈繼續放裡面滾。但這兩年太虧了,前 8 個月她虧了五六萬,實在抵不住,9 月就想賣掉,被身邊人勸住了。

“哎呀,還好沒有賣!”她說,碰上好行情了,按這麼再漲 10 天,我這兩年虧的就全都回來了。“等回本就拋。”

“又興奮又恐懼。”一位至今仍虧損 24% 左右的 A 股投資者說,之前太多波行情都是漲上來又跌下去,看了那麼多市場分析,都是扯淡。“在這種毫無預期的情況下,你雖然每天都在賺錢,但是你同樣每天都很焦慮。”

他最早下場時買了不少奇奇怪怪的股票,朋友推薦的、市場火熱的,總體虧得多掙得少。年初他割肉都賣掉,買入一支自己熟悉的頭部新能源車股票,不再動了。

股市漲起來那幾天,他感到一頭霧水。一開始不相信,但是手機上蹦出來的推送,社交媒體上的討論,各式各樣的解讀,全都是利好,“你慢慢地也就開始相信。”到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他重倉的那支股票浮盈已經接近 50%,他想要賣掉。

“我都已經點開掛單了,但又忍住了。”忍住的原因是不甘心,他罵了一句髒話,“老子這幾年都虧成這樣了,哪怕它最後跌回來原來的位置,也認了。但是現在肯定不能走。”

甚至中概股也受益於這波上漲行情,讓過去幾年因爲大舉買入公司股票的互聯網員工們翻了身。一位國內頭部大廠的員工認定自己是位價值投資者,他在滴滴上市時大舉購入,接着迎來雙減,中概股普跌,他被平倉。

過去幾年他兜兜轉轉,只買入幾家自己看好的公司,拼多多、名創優品、泡泡瑪特等等。9 月,這幾支股票漲幅驚人。9 月 27 日那天,他此前的虧損全都回來了。他總結說,能夠回到水上,70% 是靠運氣。

國慶假期期間,港股開市普漲。看到券商股票飛漲,他沒忍住,想要賺一波快錢就走。從 10 月 2 日開市,他建倉招商證券,接連幾日加倉,累計投入 10 萬元。但到 8 日開盤,招商證券開盤即跌,他從盈利轉爲虧損。

“你就是在投機嘛。這些公司的基本面沒有變,忽然它的市值就變高了,裡面有很多反常識的東西。雖然我結果也沒有挺慘,但還是挺傻逼的。”他說。

“最重要的邏輯是你要知行合一。”上述準備了 50 萬元入市的 95 後女生說。這不是她第一次入市,她有一定的金融知識,過去幾年她買賣基金、倒騰股票,也沒虧過。10 月 8 日那天她再度下場交易,原計劃買入的幾支股票最終沒入手,導致她當天虧損。

她後來反思,炒股這玩意兒就是要克服人性,你要做到知行合一。堅持自己的策略,執行到位,虧了也沒什麼後悔的。但大多數人都是定的策略一套,執行起來又一套。

昨日,幾家頭部券商紛紛致信新股民,提醒冷靜交易。中信證券說,第一次開立賬戶、第一次入市交易,建議莫着急、走穩些。中金財富說,市場起飛時,坐穩扶好更爲重要。總結來說,券商們的話就是一個意思,平常心、看長期。

一位量化投資領域的從業者、同時擁有十幾年股齡的人士建議年輕人,炒股用閒錢。不要借錢、不要加槓桿,用一筆正常開銷以外的小錢來嘗試嘗試,但不要沉迷。

他經歷過牛市也經歷過低谷,至今仍認爲股票仍是是一種好的長期投資方式。最早他資金盤子小的時候,追漲殺跌,打得兇猛。後來資金量上來了,也變得更謹慎了。

即便如此,過去半個月他仍然難掩興奮。“一天二十幾萬,說心如止水是假的。”他也在糾結要不要獲利離場,但又想着離場之後是不是還會接着漲。這筆錢拿出來,也沒有一個更好的投資標的。

“這種行情它不存在任何技術含量,不存在任何經驗,它只會讓你覺得貪婪,讓你認爲股市是簡單的。”上述券商經理告誡說,貪婪是幾乎所有散戶都無法避免的事情。你最早拿了 5000 塊進去,賺上三五百,你只會覺得錢掙得輕鬆,只會要加倉,接着就是虧錢。

“作爲證券從業者,我們是希望更多客戶來炒股、更多的錢進來,但真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炒股的。”他說。

“這種感覺很微妙。”上述在節前不斷加倉的 90 後投資者說,他炒股之後對錢的感知越來越薄弱,就像是數字。“舉個例子,你在股市上可能分分鐘一兩萬,覺得還好。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隨便撒上一兩萬,再怎麼着你心裡也是無法接受。”

他算是個自由職業者,沒有固定上下班時間。但只要一開盤,仍然是每天盯着,“無論你賺錢還是不賺錢,你的心思就在這個上面。”他說,這次他要趁着牛市,賺上一筆就走。但現在還不到思考剎車的時候,現在要往裡衝。

說到激動處,他形容說,炒股就像是談戀愛,每天的漲跌幅,就像是在撥弄你的心絃一樣,你炒股的時候患得患失,不炒股的時候輾轉反側。

“最後你會發現,你根本不是爲了賺錢而去炒股,你就是爲了炒股而去炒股,你需要的就是在那個市場裡面浮浮沉沉,被拿捏情緒,就跟談戀愛一樣被拉扯,就跟你玩英雄聯盟對線一樣,你永遠不知道你對線的是哪個英雄,是國家隊、是主力、是遊資,還是另一個他媽的散戶。你覺得你在博弈,不是你贏就是他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對吧?”

各種情緒交雜,興奮、惶恐、慶幸、欣慰、灰心,當下每個人從股市中獲得的都不盡相同。唯一類似的,可能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從中掙到太多的錢。

過去幾年,散戶貢獻了市場上的絕大多數交易,但收穫的利益卻遠不如機構投資者。《財新》的一篇專欄文章指出,2017 年個人投資者貢獻了上交所 82.01% 的交易額,但僅僅獲得了不到 9% 的盈利。機構投資者靠着不足 18% 的交易額,獲得了 91% 以上的利潤。

一位在前幾年高點入場的投資者說,長期投資、價值投資都是屁話,離開買入價格,根本沒法談長期持有。他前幾年入手的股票現在還在虧損中,“距離回本還差 12 個漲停。”他已經放棄了,即便在這波牛市中也不再操作,“回本就賣。”

“唯一學到的教訓就是,如果你一開始沒有進入這個市場,那你就永遠不要進入。”另一位投資者總結說。

(上述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山上,作者:薛星星,編輯:蔣澆

本內容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