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藏缺額曝光 教團:早點寄存名額
四所大學未如實將繁星、申請入學等管道的缺額迴流至分發入學,導致數據失真。示意圖,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四所大學未如實將繁星、申請入學等管道的缺額迴流至分發入學,導致數據失真。教育團體評析,學校若擔心缺額影響面子,應早點寄存名額在教育部,而非「私藏」不迴流,影響學生權益。
升大學共有三大管道,分別是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分發入學,依規定,若學校於繁星、申請階段有缺額,都應迴流至分發入學招生,但教育部查獲今年有四所大學短報,未如實將名額迴流分發。
全教總高中職主委林金財分析,學校憂心招生率不佳,將部分名額私藏,背後原因還是想要顧面子、美化數據,但學校與其私藏,不如一開始就寄存教育部,「申請招生名額時就不要招這麼多」。
林金財表示,學校私藏名額、未如實迴流分發入學,做法消極如自我閹割,參與分發入學的學生雖可看到分發系統上呈現的名額,但無法自行覈對是否正確,學校私藏,導致部分科系名額變少,學生可能想進卻進不去影響權益。
林金財說,名額短報、偷藏非單一個案,教育部應建立名額勾稽機制,學校各管道未使用完的名額就應確實迴流分發入學,避免學校私藏,也是保障學生權益。
東吳大學前校長潘維大說,教育部現在雖有寄存名額機制,且不少私立大學已陸續寄存,但很多科系認爲只要招生調整,來年一定招得更好,再者是名額寄存後,減班恐影響教師開課,教師安置也是一大問題,導致名額寄存不易。
潘維大說,寄存名額很難按校方想法實施,私校只好出此「下策」,私藏美化名額,但無論如何都不該影響考生權益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