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吳佳俊團隊新作:場景語言,智能補全文本到3D的場景理解
從文字生成三維世界的場景有多難?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要 “生成復活節島的摩艾石像”,AI 怎麼才能理解我們的需求,然後生成一個精美的三維場景?
斯坦福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創新性解決方案:就像人類使用自然語言(natural language)進行交流,三維場景的構建需要場景語言(Scene Language)。
這個新語言不僅能讓 AI 理解我們的需求,更讓它能夠細緻地將人類的描述轉化爲三維世界的場景。同時,它還具備編輯功能,一句簡單指令就能改變場景中的元素!物體的位置、風格,現在都可以隨意調整。
智能的場景理解
再比如,輸入 “初始狀態的國際象棋盤”,模型可以自動識別並生成如下特徵:
最終生成的 3D 場景完美還原了這些細節。
這個方法支持多種渲染方式,能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
更具吸引力的是其編輯能力:只需一句指令,就能調整場景中的元素:
支持圖片輸入
動態生成
不僅限於靜態,Scene Language 還能生成動態場景,讓 3D 世界生動起來。
技術亮點
Scene Language 的核心在於三大組件的融合:
1.程序語言(program):用於精確描述場景結構,包括物體間的重複、層次關係;
2.自然語言(word):定義場景中的物體類別,提供語義層面的信息;
3.神經網絡表徵(embedding):捕捉物體的內在視覺細節。
這種組合就像給 AI 配備了一套完整的 “建築工具”,既能整體規劃,又能雕琢細節。
對比傳統方法的優勢
與現有技術相比,Scene Language 展現出顯著優勢:
這一研究展示了 AI 理解和創造 3D 世界的全新可能性,期待它在遊戲開發、建築設計等領域引領新一輪的創新!
作者簡介
該篇論文主要作者來自斯坦福大學吳佳俊團隊。
論文一作張蘊之,斯坦福大學博士生。主要研究爲視覺表徵及生成。
吳佳俊,現任斯坦福大學助理教授。在麻省理工學院完成博士學位,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姚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