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精靈#1的優勢和挑戰

文| 小花

後視靜出品,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有這麼一個段子。

一位猛禽車主看一下路邊,“這有兩個車位,能停車!”

一位普通車主看一下路邊,“這有一個車位,能停車!”

一位smart車主看一下路邊,“這有一個自行車位,能停車!”

不得不說,smart確實很適合上班通勤,車身小適合在城市裡穿梭。甚至有車主買了一個車位,可以供自己的兩輛smart來停,不過我確實沒有見到有車主買兩輛smart。

smart作爲戴姆勒集團旗下的品牌,和奔馳有着血脈相連的關係。這讓smart在身價上也要高於其他的品牌,開出去不“跌面”,與寶馬的MINI不分伯仲。

那現在smart電動版來了,被命名爲“smart精靈#1(參數丨圖片)”。但smart電動版和原來的smart有所不同的是,smart電動版是吉利和奔馳合作而成。

▍smart的蹉跎誕生路

如果想要了解smart,一定離不開這個品牌的歷史。

或許沒有多少人想到過,這個牌子竟然是和手錶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smart是梅賽德斯-奔馳和世界手錶業巨頭斯沃琪的創意合作產物。字母S代表斯沃琪公司,M代表梅賽德斯公司,而“art”是藝術之意,就有了“smart”這個名字。

smart創始人,就是瑞士斯沃琪集團的CEO尼古拉斯·海耶克(Nicolas Hayek)。這位大佬不僅造表非常厲害,造車也非常有想法。

有一天他就發現,現在的車都太大了,大家都忽略了微型車。所以,海耶克就開始構建一個微型車的品牌。剛開始,海耶克想自己造微型車,但是受制於汽車工業的難度,他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和一個有經驗的車企合作,這樣可以降低失敗的風險。

在1991年,他找到了大衆汽車。大衆汽車在當時算是最擅長製造小型車的企業,甲殼蟲賣得風生水起。只可惜,他們的合作只持續了兩年便宣告停止。因爲這個項目,和大衆同時實施的一個車型開發計劃“撞車”了。

在大衆集團前CEO皮耶希上任之後,皮耶希就立即終止了大衆汽車和斯沃琪的合作計劃,皮耶希覺得,自己家的車會更有商業價值。

可憐的海耶克,只能找新的合作伙伴來繼續這個計劃,但是很多的汽車製造商都不看好他的項目。最後還是梅賽德斯-奔馳接受了他的提議,於是,雙方開始了smart的研發。

可以說,smart這款車的誕生,在骨子裡就是歷盡挫折的,但是風雨之後總會見到彩虹。

經過大幅度改良,smart品牌第一款車型smart City在1998年成功登陸歐洲九大國家。只可惜,這臺車還是沒有達到海耶克最初的想法,因爲smart City搭載了3缸機,而不是油電混合動力系統。

作爲世界鐘錶行業的巨人,海耶克很有性格——你造不出來我想要的車,我們就不要一起玩耍了。

smart City發佈不久後,奔馳就收購了斯沃琪的股份,2000年清理所有股權債務後,smart最終成爲了奔馳自家的全資子公司。時至今日,smart已經發展了三代車型。

隨着吉利與奔馳的合作,全新一代純電動smart將由梅賽德斯-奔馳的全球設計部門負責設計,吉利控股全球研發中心負責工程研發——這款雙方合作的產物,就是smart精靈#1。

▍哪裡姓吉,哪裡姓奔?

作爲吉利和奔馳共同的孩子,smart精靈#1無異於含着金鑰匙出生。

smart精靈#1補貼後售價區間爲18.16-22.66萬元。雖然定位於小型純電動SUV,但長達4370mm、軸距2750mm的車身尺寸,讓精靈#1成爲了目前最大的smart車型。

這樣的軸距已經可以打過很多緊湊級SUV了,自稱是小型SUV,顯然有點不講武德。

在外觀上,前後燈組加上C柱的線條,讓smart精靈#1一眼看上去就是奔馳的作品。新車採用了當前非常流行的雙色車身設計,並配有無邊框車門與隱藏式門把手。

值得一提的是,精靈#1的B柱附近配有奔馳相關標識,C柱上則貼有smart LOGO,這幾個標誌加上之後,這輛車的“高端人設”算是站住了。

進入到車內,馬上就能感覺到這輛車不僅是奔馳,而且是一輛電動的奔馳。尺寸巨大的懸浮式中控屏,明顯是電動車的標配。長方形的全液晶儀表屏和中控融爲一體,就顯得相得益彰。

中控大面積使用了銀色的裝飾,這和奔馳的內飾風格較爲接近。中控屏的下方是一個儲物空間的蓋板,這個蓋板我們在所有的奔馳車上,幾乎都能看見相似的設計,質感非常出衆。

性能是一輛電動車的靈魂,精靈#1也不例外。因爲這款車源自吉利的浩瀚SEA架構,所以,吉利給精靈#1配備了非常豪華的動力總成。

畢竟,性能就是浩瀚SEA架構的臉面。

smart精靈#1採用後置電機+後輪驅動,最大功率可達272馬力,峰值扭矩343牛·米,0-100km/h加速時間爲6.7秒。容量66kWh的三元鋰電池,使用150kW直流快充可將充電時間縮短至30分鐘內,最大續航里程爲560公里,在同級別的電動車算是主流水準。

另外,根據官方給出13.4kWh/100km的耗電量來看,smart精靈#1還是挺省電的。

360全景影像、自帶電動後備廂、遠程啓動、座椅電動調節等功能悉數配備,即使是後排也一樣能夠進行座椅調節——配置上能給的都給了,頗有自主品牌吉利的厚道。

另外,性能版的精靈#1也箭在弦上,或許在不久之後就會跟車友見面。

目前精靈#1的交付排期已經排到了來年,訂單量已經覆蓋了今年下半年的產能。由此可見,消費者是很買賬的。

那麼,這輛車對於吉利、奔馳來說意味着什麼?對市場來說,又意味着什麼?

▍差異競爭,補齊短板

精靈#1這款車的誕生離不開一個大前提,那就是電動化。

從smart的品牌基因來看,它天生就是適合電動化的。smart的主要使用場景是在城市路段,擁堵的車況更適宜電動車。smart原先的車身造型比較方正,在電動化之後,底盤的電池讓重心下移,更有利於smart的操控性。

所以說,smart做電動化,是有着先天優勢的。但同時,“小微化”是smart的靈魂,爲什麼車企要做一款這麼大的smart呢?

從電動車的構造上如果還維持smart fortwo原來的尺寸,勢必會影響到電池的空間。

以當下的微型車爲例,兩門四座的車型續航大多在300km以內,如果電池的能量密度沒有大的跨越,那麼smart的電動車,爲了保證續航就不可能做得像原先那麼小,這也是一個現實的權衡。

當然,如果smart真出了一款300km續航的車,賣20多萬一定會被噴死。

此外,當下的市場環境,也給了smart精靈#1一些機遇。電動化時代到來,人們對於小型電動車和微型電動車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消費層次多元趨勢下,這種需求不能只靠五菱宏光MINI EV來滿足。

原來很少有車企涉足這片市場。很多的有錢人不得不跟着車企的節奏,無奈買了五菱宏光MINI EV。但是在歐拉、smart、比亞迪等品牌的開拓之下,小型車也在逐步高端化。

比亞迪的海豚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那麼誰來搶佔20萬的市場?smart給出的答案就是精靈#1。

在這個市場,smart精靈#1先天就具備三個便籤。

首先是豪華。smart的奔馳屬性,是其得以立足這一市場的基石。很多人可能不認smart,但一定知道奔馳。

同時,smart的內核技術來自於吉利的浩瀚架構,這個架構此前用給了極氪和路特斯,品牌影響力還是在的。所以,吉利的血統沒有成爲減分項,反倒成爲了smart精靈#1加分項,這與當時比亞迪和奔馳打造的騰勢完全不同。

第三,也就是smart精靈#1的“稀缺性”。20萬級的豪華品牌電動車本就不多見,能夠和smart成爲競品的就更少,目前在這一市場有望取得成功的只有歐拉芭蕾貓。

這三個便籤,讓smart能夠在市場取得開門紅。

除此之外,精靈#1不僅僅是女性很喜歡,很多的男性也會買單,這給其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可能當下購買smart的車主還是女生居多,因爲馬卡龍色系和圓潤的外觀很討女性的喜歡,但是,精靈#1也宣佈將在不久之後推出性能版。

性能版的精靈#1毫無疑問將會受到很多男性的熱捧。屆時,如果與巴博斯聯名,那可真稱得上是“王炸”了。

smart精靈#1推出,吉利的造車版圖再次充實。

吉利旗下有很多的新能源品牌,楓葉、幾何還有極氪。但是對於吉利而言,20-30萬之間的價位,還沒有哪種品牌能來承接,只能是幾何上攻,或是極氪下探。但第一款車剛剛推出不久的極氪,目前還沒有下探的準備。所以,smart將成爲吉利立足20萬價位,並上探至更高價位的一個新品牌。

除此之外,smart也會成爲吉利旗下的一個“時尚品牌”,這與領克和極氪的品牌調性都不一樣。在未來,smart聯名時裝、奢侈品、鐘錶、珠寶品牌都順理成章,這會極大豐富吉利的選擇,也會拔高吉利自身的品牌格調。

當然,smart也面臨着一些挑戰。

一、從續航來看,精靈#1最高560km的續航,對於家庭只有一輛車來說,顯得不是那麼夠用。平時的市內通勤,560km續航可以滿足一週一充的頻率。但如果出個門兒,焦慮就會來。受限於車身尺寸,接下來吉利需要在電耗方面繼續下功夫。

二、smart在燃油車時代做工也有一些瑕疵,fortwo就存在接縫過大的問題。同時,2020年的一批庫存車,把smart的價格打到了10萬元左右,這對於smart的品牌是一個傷害。

三、從二手保值率來看,在燃油車時代,smart的保值率就相對較低。在新能源時代,這個問題會進一步凸顯,做好車輛殘值管理勢在必行。

四、作爲時尚品牌,如何做好smart用戶的運營和服務,這對吉利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擅長做家用車的吉利,此前並沒有過類似的經驗,車主運營僅限於給車主傳授一些保養知識,或者是提供一下道路救援,怎樣做到粉絲效應,這個問題恐怕不僅是吉利,是所有新能源品牌面臨的一大難題。

這些此前遺留的歷史問題,對smart是一個困擾,都需要下大力氣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