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開啓冒險新徵程

人類首次商業太空行走任務延期半月,終於在昨日(9月10日)成功啓動。

美國東部時間9月10日上午5點23分(北京時間17點23分),搭載SpaceX龍飛船的獵鷹9號B5火箭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位起飛,將四名乘客送入太空,他們將進行人類50多年以來(自阿波羅計劃之後)距離地球最遠的太空旅行(最遠將離地球約1400公里),去執行SpaceX的首次艙外活動,這也將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商業太空行走。

整個任務預期6天(太空飛行佔5天)。SpaceX直播了本次發射,當飛船掙脫地心引力奔向宇宙的一剎那,觀看現場掌聲雷動、歡呼不斷。

擔綱發射任務的是一枚四手獵鷹9號B5火箭,編號B1083.4。發射升空約9分35秒,火箭一二級成功分離,一級火箭B1083.4成功降落在大西洋上的無人回收船上。(小K注:B1083.4在今年3月4日首飛,助力奮進號龍飛船第五飛執行Crew-8任務,隨後4月10日、5月8日相繼發射兩次星鏈任務(Starlink G6-48、G6-56)

任務中搭載宇航員的復興號載人龍飛船是第三次執行太空任務,編號爲C207.3。發射12分鐘後,龍飛船與火箭順利分離,飛抵190公里的初始軌道,隨後啓動自動飛行程序,爲期5天的近地軌道太空之旅正式開啓。(小K注:C207.3於2020年11月16日首飛,首次正式承運官方宇航員Crew-1任務;2021年9月16日第二飛,首次承運全私人宇航員自由飛Inspiration4任務)

之後,龍飛船將啓動爲期兩天的“預呼吸”(pre-breathe process)程序,爲9月12日的太空行走做準備,此次行走高度爲距離地球700公里,將是飛船飛行速度最慢之時,持續15-20分鐘。(小K注:人體從高氣壓環境迅速進入低氣壓環境時,如果體內有過多的氮氣,這些氮氣無法迅速排出體外,會在血液和組織中形成氣泡,“預呼吸”是指宇航員在太空行走前約兩天吸入特定氣體混合物,通常是純氧,以清除體內組織中的氮氣,讓宇航員的身體適應低壓環境,避免發生減壓症/潛水病)

該任務被命名爲“北極星黎明號”(Polaris Dawn),由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承運,此前在8月下旬啓動“北極星黎明號”任務的嘗試皆因發射臺故障和天氣延誤失敗。

自2000年國際空間站建成以來,國際宇航員已進行過大約270次太空行走,但這些太空行走均由相關國家培養的職業宇航員進行。

之所以說該任務將是人類“首次商業化太空行走”,正在於本次參與者皆爲業餘宇航員,他們分別是任務牽頭人賈裡德•艾薩克曼(Jared Isaacman),SpaceX的兩名工程師莎拉•吉利斯(Sarah Gillis)和安娜•梅農(Anna Menon),以及艾薩克曼的長期合作伙伴、美國退役空軍飛行員斯科特•波提特(Scott Poteet)。

四名宇航員在艙內

屆時艾薩克曼和吉利斯將輪流出艙行走,另外三人留在座位上,負責看管宇航服氧氣臍帶,並監控艙內顯示器所有遙測數據是否正常。與此同時,整個過程全都在龍飛船地面團隊時刻監控和應急保護下進行,確保宇航員安全。

出艙演示圖

“北極星黎明”是載人航天計劃"北極星"(Polaris Program)的首程,“北極星”預計將發射三次,第三次任務可能是SpaceX的"星艦"(Starship)進行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旨在將人類和貨物送往火星和更遠的地方。正如艾薩克曼所描繪的那樣:未來某個時候,將有一支“星艦”艦隊抵達火星,人們必須能夠出去走走。

而馬斯克也在7日表示,SpaceX計劃在兩年內向火星發射不載人的“星艦”飛船。

毋容置疑,這是SpaceX自2020年推出商業載人航天五年來,執行的14次太空任務中最具挑戰性的一次。

從近到遠回顧SpaceX的航天曆程——

此次發射是SpaceX今年第88發獵鷹火箭、今年第90發軌道級發射、第84次重複使用一級火箭、總計第315次複用火箭、總計第382次成功發射、總計第402次航天發射。

也是SpaceX總計第346次成功回收火箭、第272次海上回收火箭,以及B1062.23着陸失敗後第5次成功回收火箭。(在2024年8月28日的發射中,火箭在返回地球並嘗試降落在大西洋上的無人回收船上時發生爆炸,這是自2021年2月以來首次遭遇着陸失敗的情況,這次失敗打斷了獵鷹九號火箭的連續成功回收紀錄。)

在過去十餘年裡,獵鷹9號完成了5個版本的迭代。目前,仍在執行飛行任務的只有獵鷹9號Block 5版,相比其餘四個已經退役的版本,獵鷹9號Block 5具有更強的重複使用能力。

在今年2月份,獵鷹9號第300次任務成功發射之後,SpaceX官網進行了數據更新:獵鷹9號重複發射次數達到232次,總着陸次數達到258次。

本文源自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