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華,投了一個“水下”AI項目

彩雲科技不大,貓倒挺多,有四隻。這幾年其實很少看到類似的辦公室,大環境不好,掙錢太難,“家庭”就不太友愛得起來。

彩雲科技呢。一方面是創始人、CEO袁行遠真喜歡貓;另一方面,彩雲科技規模雖然不大,但在最焦慮的AI賽道上,過着可能挺舒服的日子。成立十年,商業化、融資一直沒斷,最近的一輪,拿到了大灣區共同家園基金,以及快手前CEO宿華的個人投資。

這家公司成立於2014年,旗下產品可能不少人用過,產品有三款:彩雲天氣、彩雲小譯、彩雲小夢。(詳細介紹也可以不看,不影響文章後續閱讀)

彩雲天氣:一款天氣預測的APP,特色是通過AI技術“三維時空卷積神經網絡”,實現國內首個分鐘級天氣預報,精度可以定位在街道級。C端累計用戶超過5000萬,DAU達到百萬量級.

彩雲小譯:2017年上線,系全球首箇中英同傳APP,擁有中英日小說翻譯模型,盲測翻譯測試擊敗母語者。MAU在百萬上下,有2.7萬的付費用戶,500萬APP下載量,每天10億翻譯量。

彩雲小夢:2021年上線1.0版本,是一款AI寫小說的產品,同時發佈海外版Dreamily。隔年9月升級2.0版本——AI RPG平臺,發佈AI對話和世界設定創作功能,你可以把它理解爲一款文字版的開放世界遊戲,能夠創造自己的虛擬世界,並和其中的人物進行對話交流。日產4億字,有不少中小學生用戶,因此暑期峰值MAU達到200萬。目前60%用戶在中國大陸,40%爲海外用戶。

成立至今,除種子輪由袁行遠,及他的朋友、同學提供外,彩雲科技共進行了5輪正式的融資:

首筆機構的天使輪融資,來自田溯寧雲天使基金、寬帶資本;

之後迅速拿到了五源資本的A1輪融資,估值3000萬美元;

五源和快手的關係匪淺,上市時總共持有快手10%股份,賬面回報超過500倍。因此,五源的眼光,快手是認的,也爲彩雲科技提供了A2輪融資,投前估值翻倍,達到6000萬美元;

B1輪來自大灣區家園共同基金,2021年完成。

B2輪就是宿華個人了,投前估值達到1.2億美元。

順便聊聊宿華,這位快手的前掌門人離職之後很低調,但轉行投資後的每一次動作,都會引起圈內圍觀,原因無他,有別於美國VC“創投傳幫帶”職業路徑,國內極其缺乏這種“創而優則投”的多金投資人。

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宿華試手感的意味明顯,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投資體系,更多是憑着專業和愛好,以及圈內資源在投項目,所以你可以看到,他既能參與到此前大熱的光年之外,一筆就投出4000萬美元;也選擇熱門項目深勢科技,即便輪次已經相當靠後;還有可控核聚變領域的能量奇點。

但這都不重要,身價幾百億的富豪,什麼嘗試都是對的,因爲他有無數次試錯的資本。而彩雲科技這筆投資,我認爲宿華算是逐漸找到手感,越來越像一位職業投資人了。

首先從賽道上看,正是宿華擅長並且大熱的AI,彩雲科技的幾款產品,無論是技術還是商業上的判斷 ,宿華都接得住;

其次,公司質量不賴。彩雲科技成立10年,商業化路徑也相當成熟,用袁行遠的話說,“從成立第一天就是盈利的,並且隨時可以盈利。彩雲天氣、小譯、小夢,分別都有相當規模的B/C端付費用戶;這也契合當下環境的AI投資主題——場景爲王,彩雲科技這塊兒拿捏得相當穩。

最後就是估值和想象力了。2023年成立,擁有類似2C情感陪聊/AI社交APP的Minimax,已經成爲估值25億美元的獨角獸,對比之下,彩雲小夢的200萬MAU,還擁有天氣和翻譯兩款產品的彩雲科技,1.2億美元估值,顯得“性價比”太高了。

而且就想象力來說,彩雲科技還有兩個“殺手鐗”,下文詳述。總之你看,宿華在這個階段投的彩雲科技,思路已經跟“老炮兒”朱老闆對AI的看法很接近了——強調商業化能力,但也不能沒有想象力,價錢還得便宜。

這位問了,這筆投資讓我說的這麼深,宿華是怎麼投到的?

既然彩雲科技這麼好,爲什麼成立十年,又趕上AI大年,估值還趕不上後面的Minimax、月之暗面這些“新秀”呢?

說起來,宿華還是得感謝五源。正是由於前面五源那筆A1輪投資,宿華跟彩雲科技牽上了線,但那時用袁行遠的話說,“跟宿華只是君子之交”,因爲袁行遠此前曾經在淘寶擔任廣告系統算法工程師,快手的看家本領也是推薦算法,再加上當時兩人都住華清嘉園,兩人聊起AI來自然相當方便和投緣。通過不斷地接觸和了解,最終宿華做出了投資的決策。

而彩雲科技的發展軌跡,自然由CEO袁行遠掌握。

今年37歲的袁行遠出生於四川德陽,爸爸是地理老師,媽媽是翻譯,2010-2013年在淘寶擔任廣告系統算法工程師,2014年創立彩雲科技。簡單的履歷卻將彩雲科技的產品路線“暴露了”。天氣-翻譯-大量學生用戶的小夢。

說實話,加上溝通會的時間,我只跟袁行遠接觸了不到兩個小時,但已經能得出一個近乎確定的評價:這是一個相當有理想的,在意個人存在價值的,自我認知清晰的,對商業沒那麼執着、但對這個世界有不少好奇的,還有點“中二病”的技術男CEO。

定語加這麼多,是由於我認爲袁行遠是個很容易讀懂的人。就從我和他開場聊得話題說起吧——融資。

我接觸的創始人也不算少了,各個階段都有,但沒有絲毫猶豫,直接把每輪融資估值和數額,實打實和盤托出的,袁行遠還是頭一個。並且我保證,關於融資的話題,你從來沒有從其他訪談中聽到類似對話:

“你過去融資次數也不少,現在AI又這麼火,爲什麼趁這個機會多融一點?”

“我佛系一點,能融到就談一談,沒有也沒關係,反正公司能掙錢,我還在開放地接觸。”

“雖然對比熱門的AI項目,你估值不算高,但上億美元也不少了,爲什麼不多出來PR?”

“我在清華經管學院青藤科技班的同學,不是獨角獸創始人就是上市公司CEO,我不想讓大家覺得我公司規模不大。跟我同期創業的一家公司,還有另外一家跟我們類似的產品,現在已經是獨角獸了,我覺得1億多美元估值拿不出手,丟不起這個人。”

“那你怎麼跟別人競爭,人家都是幾億美元幾億美元地融。”

“首先我們隨時可以盈利,產品是收費的,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可能用戶量沒他們高,但收入肯定比XXXXX高,另外我們搞原創的,2021年發的小夢,我知道下一步發展在什麼地方,他們就是copy嘛,可以說,我養活了XXXXX的產品團隊。”

“所以還是你和你的公司不缺錢,對吧?”

“確實壓力不是很大,也跟我性格有關。我逐步發現,自己能力其實是有侷限的,所以尋求一個舒適的創業狀態,對融資沒那麼執着。自己心裡得有點B數。”

科技是冷冰冰的,但人是有溫度的。有點“中二”的袁行遠,不是沒嘗試過讓公司在商業化路上走的更遠,也招聘過更有管理和融資能力的人才。但他說,“畢竟這個公司還是技術驅動,我還是得做CEO的角色,沒辦法推卸掉這個責任。”

袁行遠講起這次溝通會的“重頭戲”來,“中二”的狀態絲毫不差,甚至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介紹完產品,就對着下場的同行們,強行科普了一波大模型的技術原理。

袁行遠講得很興奮,我對技術完全不瞭解,只是大概聽懂了意思,原理還是一知半解,但這並不妨礙我理解,爲何他如此看重這次彩雲科技推出的重磅模型架構——DCformer。

關注大模型都知道,目前ChatGPT等生成式AI產品,底層技術都源於2017年,谷歌論文中提出的Transformer模型架構,通過海量的數據、巨量的算力和基於Transformer的大模型,生成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

DCformer有什麼作用呢?原理我寫不清楚,也怕寫錯,就不獻醜了。我只說功能:任何基於Transformer的大模型,都可以無縫嵌套和應用DCformer,實現輸出同樣的內容,算力消耗最多降低至原來的1/2。

DCformer的實際效果如何,有沒有類似的模型架構,我沒能力確定。不過在目前AI大模型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各企業對算力的需求,也導致了對能源的極大消耗,高成本也制約着AI技術發展的速度,如果DCformer真的能降低大模型一半的算力消耗,能稱得上利在千秋了。

對DCformer感興趣的朋友,我也可以提供三點信息以供驗證:

一是,2024年5月1日,第41屆國際機器學習大會ICML 2024發榜,彩雲科技關於DCFormer的論文《Improving Transformers with Dynamically Composable Multi-Head Attention 》被高分錄用。

袁行遠表示,ICML作爲國際機器學習領域的三大頂會之一,能夠發佈論文並獲得高分的中國企業屈指可數。據一位評委透露,今年准許發佈的論文平均分爲4.25-6.33,而彩雲 DCFormer 論文評分高達7分。

二是,目前DCFormer的模型代碼、權重和訓練數據集,已經在Github全部開源,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

三是,彩雲科技那位眼窩深陷的首席科學家,和袁行遠同爲DCFormer論文的作者。

我最感興趣的是開源這件事兒,雖然我不瞭解技術,也知道國內的開源文化較之國外相去甚遠,並且現在OpenAI爲了保持領先優勢,都被很多人詬病是“黑盒”。

袁行遠對開源依然保持了坦誠的態度,一是可以提升公司名氣;二是他認爲只有開源纔有競爭力,纔會有更多開發者使用;三是信奉最終目標,把AI科學探索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