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紫雲:圍臺軍演「針對心理、士氣」 臺灣優先顧好心理防線

▲解放軍「圍臺軍演」範圍。(圖/翻攝自微博/央視新聞)

記者蔡紹堅/臺北報導

解放軍14日清晨宣佈展開「聯合利劍-2024B」圍臺軍演,並重點演練「要港要域封控」。對此,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這一次軍演針對的就是臺灣的心理與士氣,臺灣必須顧好心理防線,強化全社會韌性,做好關鍵設施的防護,儲備物資及庫存來應對。

蘇紫雲14日出席「習近平主政下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態勢」研討會,他提到,中國這一次的軍演非常不理性,這種做法對臺海關係是不健康的,不過,中國這樣的戰略方向不會改變,因爲他希望從陸權走向海權,臺灣是中間最重要的防衛線,所以不管是「利劍A」還是「利劍B」,或過去兩年來總共5次的大型軍演,都是一樣的。

蘇紫雲認爲,解放軍這一次的演習,目標是針對臺灣的心理士氣,在這種情況下,臺灣第一個重要的是顧好心理防線,就像總統賴清德所說的,「我們對內會有不同的意見,民主國家就是這樣,但對外要團結一致。」

▼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圖/記者蔡紹堅攝)

蘇紫雲指出,第二個,是全社會韌性,這方面臺灣已經有很好的基礎,臺灣有《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包含強化物資的儲存,還有關鍵設施的防護,可以應對中國可能的封鎖;第三個,中國要進行兩棲登陸還是很難,比較可能利用非戰爭的軍事行動,所以臺灣要先把物資、庫存準備好。

蘇紫雲說,另外一個就是美國的臺灣關係法,很少人注意到,裡面的第二條第四項,就是中國如果用非和平手段,包括禁運還有封鎖針對臺灣的話,美國政府會高度關切。

蘇紫雲提到,中國可能是想用新常態來取代現狀,創造一個新的常態或新現狀,臺灣的應對,除了把自己的防衛韌性提高之外,可能要考慮建造新級別的船艦,不是過去的那些級別,而是一個很特別的級別,叫作「監視艦」(Monitor Ship),這是低成本的,但可以在「灰色地帶」行動,發揮比較大的效果,現在日本、英國都有,在維護上較便宜,需要的船員也較少,可應對低強度、高頻率的威脅,是可以思考的防衛策略。

▼解放軍軍演畫面曝光。(圖/翻攝央視)

蘇紫雲認爲,此次軍演的規模大概不會超越2022年八月那次,天數雖然沒有公開,但從一般的模式來看,應該是120小時,也就是五天左右,短一點的話,可能是72小時,三天左右,「這可以展現他的政治訊息,又可以避免其他國家過度的抗議,例如去年四月圍臺軍演時,當時抗議蔡英文總統出訪美國,他就宣佈禁航區,導致南韓、日本等一些國家的商業航空延誤,向北京抗議,所以北京現在越來越『聰明』,會展現軍力,但儘可能減少可能的後座力。」

蘇紫雲也直言,北京有能力封鎖臺灣的海運或空運,但是臺灣、中華民國已經準備很久了,依照《全動法》,還有《能源法》,至少可以撐五個月以上,「當然,在面對緊急危機的時候,不可能全部工廠都開工,以必要的來說,大概是27%,意思就是五個月以上沒問題。」

蘇紫雲說,面對封鎖,中國也會很痛苦,因爲北京的戰略目標是要速戰速決,但封鎖曠日持久,目標是要「快打快收」,可是手段卻很長,這是不對的,「越長的話,國際介入的時間就越多。」

蘇紫雲坦言,臺灣比烏克蘭幸運,因爲烏克蘭跟俄國有很長的陸地邊界,所以俄國走路就入侵了,臺灣有海峽,中國要兩棲登陸風險很高,纔會有今天所謂的非戰爭的軍事行動,「在這種情況下,臺灣如果心理防線顧好,那時間反而站在臺灣這裡。」

最後,蘇紫雲還說,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說過一句話,可以解釋臺灣現在的防衛跟自由民主的關係,就是「我們這一代學政治、學軍事,是爲了讓下一代可以自由的學藝術學、文學、哲學。」有實力纔可以維持和平,纔可以保護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