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雲:書以載道 絃歌不輟——記中國書協奮進發展的十年
10月20日,《光明日報》第12版刊發了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雲文章《書以載道 絃歌不輟——記中國書協奮進發展的十年》。
以下爲全文↓↓↓
書以載道 絃歌不輟
——記中國書協奮進發展的十年
孫曉雲
近年來中國書協舉辦的部分書法大展的海報
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的這十年,文藝創作被注入全新的能量,綻放出巨大的活力。從揚帆起航到乘風破浪,中國書法家協會結合工作實際,持續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這十年,是書法創作成果豐碩,展覽活動異彩紛呈,惠民活動豐富活躍的十年。
堅守人民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人民需要文藝,文藝更需要人民。作品只有真正走到人民中間,真正抵達讀者、觀衆和聽衆,文藝的功能和價值才能充分彰顯。從創作到傳播,新時代文藝的基本經驗就是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堅持來自人民、爲了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新時代文藝的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國書協通過展覽、培訓、傳播等多種途徑,把優秀的書法家和作品帶到廣大的人民羣衆面前。我們以“經典意識,時代立場”爲導向,主辦了衆多具有人民性、時代性、專業性的書法大展,如“偉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書法大展”“征程:迎接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書法大展”“與古爲新:全國第三屆書法臨帖作品展覽”“承續:新中國新發現書法主題大展”“簡牘的世界:湖北先秦與秦漢簡牘考察”“中國書協主題創作書法系列展——美麗中國”“風·態:晚明法書與後世品題錄”……圍繞展覽我們還策劃了主題相關創作活動和公教活動,讓觀衆從互動中感悟藝術脈動,體悟藝術真諦。在人民羣衆的共鳴、迴應和參與中,一個時代的藝術可能性才能無窮無盡地敞開。
文藝的發展動力來自人民。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羣衆對於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產品的需要和期待更加凸顯。迴應着人民對美好精神生活的嚮往,中國書協把創作優秀作品、推動攀登藝術高峰作爲書法工作開展的重要方向,從第五屆蘭亭獎到第八屆蘭亭獎,從第十一屆國展到第十三屆國展,以及各書體的專項屆展,等等,引領了正大書風,推出了大量精品力作,把優秀的書家和作品帶到了觀衆面前。通過舉辦四屆“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創作作品成果展,爲書法家的成長搭建舞臺。“送歡樂下基層”“送萬福進萬家”是中國書協長期開展的惠民活動,讓書法藝術走進各行各業、千家萬戶,有效放大了書法傳承的能量和效應。
講好中國故事
作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書法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文明的珍貴遺產。以漢字爲載體的中國書法,根系中華民族精神命脈,呈現出鮮明的東方文化思維和美學特徵,在傳承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義。
隨着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世界各國人民熱切希望瞭解中國文化。十年來,中國書協加強對外交流,傳播中華文化,通過各種形式的書法展覽和文化交流活動,增強了世界對中國書法的瞭解和認同。我們舉辦歷屆“中日友好自作詩書交流展”“中日青少年書法交流展”,連續支持舉辦“日本成田山全國競書大會”,實施“中國書法環球行”計劃,在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書法展,讓“漢字之美”系列活動走到了韓國、法國、加拿大、比利時、俄羅斯、毛里求斯、立陶宛等衆多國家,以書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弘揚中華文化魅力。書法工作者致力於通過書法這一媒介,傳承中國文化、弘揚中國精神,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我們進一步積極推動中國書法邁向世界舞臺。2023年6月,中國書法家協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歷時一年多,聯合策劃推出了大型文化節目《中國書法大會》。這檔節目不但有經典碑帖的展示、多樣化的情景演繹,還講述了作品背後的歷史和動人的故事,將古老藝術與時代精神、文化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激活傳統書法文化生命力。該節目一經播出即“破圈”刷屏,也吸引了衆多海外觀衆觀看。書法與媒體的深度融合、轉化與延伸,有效放大了書法的能量和效應,讓書法的海外影響力持續增強。
建設人才隊伍
十年來,中國書協體現行業擔當,推動行風建設,全力營造崇德尚藝、風清氣正的書壇生態,發佈《關於進一步推動書法界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的五條意見》,成立了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委員會,明確提出追求務實學風、倡導雅正書風、弘揚優良文風、改進協會作風、引領行業新風。
中國書協把建設高素質書法人才隊伍擺在突出位置,加強對中國書協會員的管理與幫扶,着力培育青年文藝工作者和“文藝兩新”人才,努力建設一支德藝雙馨、藝文兼備、技道並修的書法專業隊伍。這些年書協舉辦了34期會員大培訓,培訓會員8326人,分區培訓書法教師7500餘人,舉辦10期國學修養與書法高研班,並榮獲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最佳志願服務項目,推出了128位新文藝羣體代表性書法家,舉辦五期全國基層書法骨幹培訓班,1880人蔘訓。通過這些舉措,我們培育了一支德藝雙馨、藝文兼備、技道並修的書法專業隊伍,爲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人才蓄水池。
加強學術引領,創新工作理念,着力加強專業委員會能力建設,彰顯專委會在行業建設和發展中的學術引領價值,倡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創作和學術共發展,藝術與人文相融會,通過組織各專委會高質量開展活動,推進書法行業整體發展。我們積極推動學術與創作深度融合,舉辦“現狀與理想”“源流·時代”等學術論壇,加強與國內博物館、圖書館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合作,共同做好中國書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聯合出版《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甲骨文金文集萃》《中國書法經典》等高質量的可作爲書法文獻的重要著作。
傳承文脈基因
中國書法不僅是一種延續了幾千年的文字書寫,更是一種審美追求、情感呈現和精神表達。筆墨天地,構建了中國人的精神家園,記載着蓬勃充盈的歷史進程,書寫着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積澱着豐厚的民族文化心理,蘊含着巨量的審美信息。
十年來,中國書協加強書法普及,重視書法教育和青少年書法人才、書法教師的培養,近年來高等書法教育已形成了較爲完整的教學體系和鮮明的教學特色。與教育部聯合成立了“全國書法教育指導委員會”,加強與各高校書法專業的聯繫合作,共同培養更多更好的書法人才。今年,江蘇省書協和南京大學共同啓動了“大美漢字”通識課,推動書法進校園,讓更多年輕人瞭解漢字的審美和藝術價值,引導大學生爭做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實踐者和發揚者。
怎樣才能讓更多人享受到中國書法的魅力?我們也要從自身、從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中不斷積累。我一直堅持書寫經典古籍,如《四書》《道德經》以及歷代家規家訓等,弘揚傳統文化;我也書寫關注“國之大者”與時代主題的《中國賦》《運河頌》《大美長江》《絲路情》等作品,用筆墨歌頌新時代。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以身作則,攜同廣大書法家感染、帶動更多的人,讓大家拿起筆來,把中國字寫好,把中國書法不斷髮揚光大,把文化復興的歷史使命一起擔當起來。我想用自己畢生的書法實踐和溯本求源的精神,來說服、感召周圍的人,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文藝工作者”,讓中國書法真正走進社會、走進生活、走進我們每個人的心裡,爲中華民族文化復興貢獻力量。
社會在發展變化,書法不可能一成不變,因而我們既要不斷地深入傳統、研究發掘,又不能一味地沉醉在古人的世界裡,要有獨開新境的勇氣,找準古今相接的點,利用更多現代傳媒手段,把最古老的中國文字和最新的科技傳播結合在一起,寫出情感與個性,讓綿延在中華文脈中的審美基因植入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裡,讓中國漢字屹立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書法工作者一定要靜下心,創作出更多具有充沛藝術感染力、說服力的精品力作,在迴應人民的精神文化期待中達到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藝術高度。以文鑄魂,以藝通心,生命不息,書寫不止。
(作者:孫曉雲,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
中國文藝網新媒體
來源 | 《光明日報》(2024年10月20日 12版)
編輯 | 白安琪
點個“在看”,共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