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董事長陳政隆:仰賴15國人才!打造機器人AI軟體平臺

所羅門董事長陳政隆坦言國內科技業搶人才太激烈,視覺部門長期仰賴國際人才。記者王鬱倫/攝影

所羅門(2359)董事長陳政隆表示面臨跟半導體科技大廠搶人才壓力,公司長期仰賴國外人才,視覺事業處就有來自15個以上不同國家的員工共同合作,而機器人若要取代人力,必須能近似於人類聰明度,多工工作,他樂觀預言若有一天機器人能當理髮師時,就是無所不在之日。

所羅門跨入機器人開發已經10年,陳政隆23日出席臺北電腦公會舉辦「迎向AI新時代」產業座談會表示,所羅門長期仰仗國際人才,光視覺部門人力就來自15個以上不同國家,有些是來臺灣念碩博士畢業的,有些是外國員工介紹他們當地朋友,來自越南或印度等國,「這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陳政隆表示,招聘人才時,若臺積電(2330)或聯發科(2454)也發出聘書,則人才回家跟父母討論該去哪裡上班時,「90~100%家人都會建議到臺積電上班。」

除招聘人力挑戰大,陳政隆樂觀預期未來3~5年,人形機器人加上AI未來能力可以大幅提升,可以也坦言所羅門開發機器人要取代人的挑戰仍很高,因人類與生俱來就很靈巧,具多功能,但工業機器人發展就相對單純,回顧機器人發展史,就是機器手臂執行A到B或B到C的部分照人類指令去做,後來加入機器視覺技術,纔可以做較多任務,但早期的視覺系統仍有很多限制,比方環境光線一變化,或者物件複雜度高,視覺辨識率就會立刻明顯下降。

而機器視覺在近年導入AI後,進步很快,可以解決一些複雜不易解決的問題,比方AOI有overkill過殺的問題,透過AI可以解決,但現在新的課題也隨之而生,如在軟體平臺上導入AI視覺或3D視覺應用時,客戶很在意要多少張圖片才能訓練出AI模型,若聽到要一千張圖片以上時,客戶光聽到要派很大量人力去貼標籤,就不太想做。

所以所羅門也開始思考開發一個軟體平臺,看如何減少樣本,讓客戶可以用少量圖片就能訓練出客製化AI模型。陳政隆表示,甚至半導體客戶會表示根本瑕疵樣本可以訓練AI,因爲良率高達99%,此時就得靠生成式AI去生成看起來像真的瑕疵的資料讓AI學習。

爲此所羅門的軟體平臺串連全球20~30多種品牌的設備,包括IP CAM及機器手臂,並將現有的開源神經網路模型進行優化,整合各種軟硬體,降低客戶訓練AI模型訓練成本過高的問題,讓客戶不需要寫程式,以nocode或lowcode方式就能創建自己需要的應用,這要不僅滿足客戶需求,也能讓所羅門的軟體能快速切入不同行業別市場。

陳政隆表示,提供客戶20~30種機器手臂品牌選擇,好處是客戶彈性高,不被單一品牌綁死,機器視覺硬體也有許多種類可以配合客戶需求選擇,比方有的視覺精度高,但速度慢,但有的機器視覺速度快,但精度低,可以依照客戶需求選擇。

陳政隆表示,未來AI機器人要解決企業人員短缺問題,則必須能做到跟真人一樣聰明,能多功,他對此趨勢看法樂觀,「哪一天若大家到理髮廳去剪頭髮,能放心讓機器人幫你剪髮,且你可以很放心地告訴機器人要什麼髮型的話,這時候機器人就會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