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6歲在越南戰場獲一等功,兩次下崗,寧到集市擺攤也不麻煩組織

在閱讀此文後,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於建軍

1976年,16歲的他在涼山戰役中鋒芒畢露,成爲了最年輕的一等功勳章獲得者。

然而退伍後,這位戰鬥功臣的人生卻歷經坎坷,兩度下崗、髮妻攜女離開、創業不順……但他卻始終沒有向組織求助,寧肯在集市擺攤維持自己和腦癱兒子的生計。

此人究竟何許人也,爲國家立下赫赫戰功的他,爲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

一等功臣 返鄉進廠

1972年2月,16歲的於建軍跟隨着隊伍來到中越邊境作戰。他剛入伍滿四個月,僅接受過一些基礎的軍事訓練,是個不折不扣的新兵。來到這裡之前,於建軍原以爲自己要過些時日才能被派到前線,但變幻動盪的戰爭局勢,沒多久就將他推上了戰火紛飛的戰場。

在起起落落的槍藥彈炮間,於建軍見證了無數戰友的犧牲。看着戰友們懷着不甘的目光直挺挺的倒在血泊裡,於建軍悲痛又憤怒,將情緒都轉化爲了射向敵人的子彈。那一天,比自己年長2歲的戰友丁茂順揣着流出的腸子衝向敵人的情景,於建軍一輩子也忘不掉。

但真正讓於建軍“一戰成名”的則是一場攻堅戰,這場戰鬥中,在先頭部隊的於建軍目睹身旁戰友被打中腹部犧牲後,怒髮衝冠,當即就扛着機槍和手榴彈,奮不顧身的衝了出去。他先是炸燬了敵人的一處火力點,緊接着又用56式擊斃敵人兩名,爲大部隊開闢了進攻道路。

因於建軍的這次英勇表現,我軍取得了戰鬥的全面勝利。總政治部對於建軍給予了高度讚揚,授予他一等功勳章,自此於建軍徹底在部隊內有了名望。後來,部隊領導舉薦於建軍去師裡的教導隊培訓,次年於建軍返回在河南洛陽的老部隊,並加入了英模報告團。

場景模擬

這之後,於建軍跟隨報告團在全國各地進行了爲期四個月的宣講,很多戰友都認爲他必能提幹,可現實卻給於建軍狠狠地潑了盆冷水。原來,由於政策變動,士兵只有在軍事院校裡完成學習後,纔能有機會提幹。而於建軍文化程度太低,故而最終未能入選。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於建軍並沒有氣餒,而是回到部隊裡成爲了一名班長。又經過一年的磨練後,於建軍總算如願以償,獲得了去軍校深造的機會。結果好不容易等到畢業,於建軍原來的單位忽然被撤銷。他一下子就成了“孤家寡人”,於建軍的第二次提幹也失敗了。

場景模擬

對於纔剛成年的於建軍來說,這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部隊被撤銷番號,意味着他今後再也不能和戰友們見面,這份一等功的榮譽也全部留給了他。但於建軍並不覺得驕傲,因爲這份軍功是戰友們用命換來的,他只是僥倖活下來的倖存者,有何資格去獨享軍功呢?

第二天,組織上派人來找於建軍商談,和他討論今後的安置問題。於建軍沒有提出任何要求,只是表態自己會服從組織一切安排。1981年,於建軍被安排至老家浚縣一家果品加工廠當工人。第二年,他和在一次演講中認識的女孩秋霞結婚,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變故不斷 未曾言棄

起初的一段時間,秋霞一直認爲自己是同齡人中的“幸運兒”,自己的丈夫原先是立過一等功的大英雄,如今即使退役了,也有着極爲體面的好工作。他們一同生育了一兒一女,雖然兒子身患腦癱,但於建軍和秋霞感情依舊穩定,直到1988年那場“下崗大潮”的驟然來襲。

突如其來的全國性就業危機,使得很多人在那一年經歷了人生中的至暗時刻。於建軍所在的果品加工廠也因行業不景氣,宣告停工。這不由得引發了工人們的恐慌,他們不僅失去了鐵飯碗,還失去了維繫家庭的經濟來源。但對於建軍來說,他所面臨的困難卻遠不止這些。

場景模擬

在這場危機中,於建軍也不可避免的成爲了失業羣體中的一員,養家的重擔一夜間全都落在了在鄉下當民辦教師的秋霞身上。雖然秋霞有工作,可她的薪水也畢竟有限,不可能永遠維持全家四口人的開銷。何況他們還有個患重病的兒子,總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於建軍本來想着去種地,可他們家沒有自己的田,他只能放棄這條路。後來,於建軍好不容易找了份拉石頭的體力活,每天拉着500斤的勢頭從山下往撒往山上運。這段路雖然不長,但路途卻很陡峭,於建軍要費好大力氣才能拉完一車,賺得5毛錢的薪水。

場景模擬

拉石頭的工作的確辛苦,但於建軍卻毫不抱怨。他希望藉此來幫秋霞分擔壓力,沒成想這竟引來了對方的嫌棄。要知道,此時的秋霞已經升級爲公辦學校的教師,如果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英雄丈夫”成了苦力工,那傳出去得多沒面子呀!

在秋霞看來,於建軍的這份工作既掙錢少,又不體面,還不如拿着一等功勳章去找政府安排工作。政府一向最器重國家功臣,一定會給於建軍安排個待遇優厚的好工作,屆時他們一家也就不必再爲吃穿發愁。但對於秋霞的提議,於建軍卻毫不猶豫的回絕了。

一等功的榮譽不是於建軍自己換來的,而是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何況當下的國家正處於下崗危機之中,已經分身乏術,又怎能對他單獨“搞特殊”呢?於建軍斷不肯做這種違背內心原則的事,兩人的婚姻也因此出現裂痕。最終,秋霞帶着女兒離開,和於建軍離婚了。

秋霞走後,於建軍和患腦癱的兒子依舊住在那件破敗的土房子裡,過着艱難的生活。他何嘗不理解秋霞離開的原因,無非是希望自己能有份像樣的工作。可若要爲此用一等功勳章作爲找工作的籌碼,於建軍實在做不到。可每當兒子哭着喊媽媽,他的心頭仍會感到一陣恍惚。

場景模擬

於建軍所堅守的原則,讓他的家庭支離破碎,這樣的堅持是否是有意義的?一個又一個寂靜的深夜,於建軍不止一次的陷入迷茫,反覆質問着自己。可是,一想到十年前那些倒在戰場上的戰友,於建軍的眼神瞬間又變得無比堅定,他要靠自己的本事堂堂正正的活下去!

興許是老天眷顧,1991年,於建軍所在的果品加工廠又恢復運轉,這使得於建軍重新看到了希望。可好景不長,果品廠僅過一年便徹底關門大吉,於建軍又二度下崗了。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緊接着又用積蓄和借來的貸款創辦了養豬場,這不由得引來了村裡人的議論。

場景模擬

不少村民都知曉於建軍的英雄事蹟,有的慨嘆他時運不濟,堂堂大英雄如今卻淪落爲起早貪黑的豬倌;也有的嘲笑他運氣不佳,弄沒了老婆還過得如此窮酸。外界的流言蜚語沒有影響到於建軍,他依舊盡心盡力的打理着養豬場,一邊學習養豬知識,一邊照料着患病的兒子。

在於建軍的精心經營下,養豬場不到一年的功夫便走上正軌,小豬數量從最開始的10只提升到了140餘隻。然而正逢於建軍的養豬場生意紅火之際,199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禽流感,又將他對未來的規劃全部打亂。嚴重下降的豬價,迫使於建軍不得不關掉養豬場,以求自保。

首次創業失敗後,於建軍痛定思痛,將目光又投向了集市。他時常會去附近縣鎮的集市上賣饅頭包子,有時候也會進貨賣些小商品。很多認識於建軍的人見他擺地攤都覺得不可思議,誰也想不到一個一等功臣會混到這種地步,有人勸於建軍去找領導安排工作,但他卻說:

圍觀的人羣不免一陣唏噓,無法理解於建軍心中的那份堅持。面對他人異樣的目光,於建軍並沒有放在心上,而是繼續專心的經營着自己的小地攤。這種自食其力、樂觀向上的心態很快就吸引了一個女孩的注意,她便是於建軍的第二任妻子——杜全芬。

不忘初心 撥雲見日

杜全芬的出身要比於建軍好上許多,她本人在農村合作社上班,收入穩定,家境也十分優渥。杜全芬是個很有見識的姑娘,自從在《解放軍報》上了解過於建軍的事蹟後,總是隔三差五的光顧於建軍的小攤,只爲多和這位傳說中的一等功臣見上一面。

一來二去,於建軍和杜全芬也漸漸熟絡起來。每當聽到於建軍講述那段艱苦卓絕的戰鬥歲月,感性的杜全芬總會忍不住熱淚盈眶,對於建軍的仰慕也不斷增加。在她看來,於建軍這樣有擔當、低調堅毅的好男人,不正是自己心中最理想的“靈魂歸宿”嗎?

於建軍和家人

而另一邊,於建軍也對杜全芬抱有好感。她善解人意,能夠理解自己的難處,明白他多年來的堅持並非是無用功。1994年,於建軍和杜全芬結束了戀愛長跑,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婚後的杜全芬盡心盡力的照顧着患病的繼子和公婆,當起了於建軍背後的“賢內助”。

後來,於建軍籌款3萬元承包了一家廣告公司。因爲經營有方,公司很快就步入正軌,在1997年時便達到了30萬的業務量。日子越過越紅火的於建軍,後來又招了十幾個下崗軍人當員工。而於建軍的兒子長大後也組建了自己的三口之家,於建軍終於熬出來了。

縱觀於建軍的人生,他經歷過一戰成名的高光時刻,也曾在深不見底的低谷中徘徊多年。但好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本心讓他守得雲開見月明,最終收穫幸福人生。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向不慕名利、不忘初心的老兵於建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