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9歲猛爆性肝炎 全臺首例「一肝二用」重生迄今20年
今年66歲的潘女士在2006年接受兒子的肝臟移植,是全臺第一例不同血型移植的成功案例。(長庚醫院提供)
林口長庚醫院今天舉辦「彩色人生肝友會暨25週年回孃家活動」,邀請近300位曾接受肝臟移植的病友齊聚一堂。(王家瑜攝)
2003年,當時39歲的熊先生因爲猛爆性肝炎必須等待換肝,成爲全臺首例「一肝二用」的受贈者之一,迄今20個年頭,他始終保持感念的心。肝臟移植技術日益進步,林口長庚醫院團隊迄今幫助超過1400名病友重獲新生,並開創「不同血型換肝」「一肝二用」等創新技術,開啓臺灣肝臟移植的重要里程碑;該院今年截至8月已完成75例換肝,預計年底前可望突破百例。
林口長庚今天舉辦「彩色人生肝友會暨25週年回孃家活動」,邀請近300位曾接受肝臟移植的病友齊聚一堂。林口長庚副院長李威震說,肝臟移植不只是手術名詞,而是愛的傳承,各位病友能夠坐在這裡,都是無數的大愛或家人的愛。
李威震指出,林口長庚過去每年完成90多例肝臟移植,但新冠疫情期間民衆延後醫療,加上器官勸募受影響,加上民衆對於器官捐贈觀念提升,今年個案數有增加,截至8月已經完成75例,預計全年可突破百例。
林口長庚肝臟移植團隊在李威震教授帶領下,2003年開創臺灣首例單個肝臟移植給2位成人,2006年又完成首例不同血型活體肝臟移植案例,多年來幫助超過1400位肝臟腫瘤、肝臟衰竭及腹內臟器衰竭患者重生。
今年60歲的熊先生過去從事汽車板金工作,雖然檢查出B型肝炎但沒有積極追蹤,直到診斷出猛爆性肝炎,從此身體每況愈下。當時才39歲的他心想「自己不喝酒抽菸,怎麼會是我?」更因此病急亂投醫,嘗試各式草藥、健康食品等,都沒有獲得效果。
後來熊先生陷入反覆肝昏迷狀態,正逢大兒子出生,太太辛苦持家還要照顧他,所幸及時等到大愛捐贈,在醫療團隊14小時的努力下,熊先生成爲全臺首例「一肝二用」受贈者之一。李威震說,目前一肝二用已非少數,該院8月初執行的10例肝臟移植中,就有6例是一肝二用。
今年66歲的潘女士在2006年接受兒子的肝臟移植,是全臺第一例不同血型移植的成功案例。她回想當時,健檢發現肝指數過高但不以爲意,直到體力急遽變差,才就醫診斷爲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由於家人血型都和她不同,本來計劃到大陸換肝,後來醫師和家人私下討論,最後決定由讀大學的兒子捐肝。
潘女士說,兒子平時連打針都會害怕,但爲了不讓媽媽冒風險去對岸換肝,很勇敢、堅強地捐出肝臟,「在換肝以前,我的人生什麼都不好,講話也有氣無力,不像現在這麼大聲,換肝以後我的人生變彩色的!」
目前國內開放五親等內親屬進行肝臟活體捐贈。李威震指出,過去認爲肝臟捐贈者最好是50歲以下,因爲年紀輕,肝臟再生能力較好,但近期林口長庚團隊也有67歲的肝臟捐贈者,打破過去的年齡限制;一般而言,肝臟捐贈者術後1個月肝臟容積會恢復60%至70%,3個月後就能恢復90%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