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建國之後擔任太原第一書記,平反後擔任貴州一把手,獲百姓好評
池必卿雖然是一個不被大多數人所熟知的人物,但他實際上是一位新中國的大功臣。功績沒有被歷史的長河沖刷掉,而是歷久彌新。
他出生在一個逐漸沒落的小地主家庭,籍貫是山西省平定縣的一個小村莊。按理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家道中落,也能過着衣食不愁的生活。但池必卿卻從小喜歡種地待在農田裡。他喜歡與農民的親密接觸。他高中的時候,家裡徹底供不起他讀書的錢了。但在叔父的幫助之下,他進入了太原友仁中學讀書。
12月份一二九運動爆發了,池必卿沒有怯懦,在學校裡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宣傳抗日精神,激起了許多進步同學的愛國熱情,也啓發和幫助許多同學。同學們都非常信任和支持他,願意聽他的宣傳和指揮。可見池必卿的個人能力有多強。恰恰在那時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讀書會。,因此也接觸到了很多先進的思想。這段經歷在他以後的人生道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後來他又接觸到了從俄國傳過來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受到了更進一步的洗禮。爲他進入中國共產黨做下了鋪墊。
1936年12月12日他參加了犧牲救國同盟會,並在裡面擔任了重要的角色。主張國共合作,一致抗日。在和共產黨的日日相處中,他認識的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是多麼的先進,他認識到了其他政黨思想的短淺性,也明白了新中國的前途到底多麼渺茫。因此他於1937年7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七七事變爆發之後,中國共產黨派他回到自己的家鄉,率領游擊隊抗日。他並沒有嫌棄自己的家鄉艱苦,而是義無反顧的聽從黨的決定。
在抗日遊擊鬥爭中,他做下了不小的貢獻。接着他和其他的武裝部隊一起轉入了太行山區,開闢抗日革命根據地。先後擔任了不少的職務,他主張放手發動羣衆,建立革命武裝根據地,發展和培養其他的黨員,他用自己的先進思想領導了一支隊伍。在1943年的2月,在革命邊區,他主張減租減息政策,減輕人民的負擔,獲得了農民的支持和幫助。也爲鞏固抗日根據地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堅定服從黨的指揮,他知道只有掌握黨的指示,並把它實踐應用於工作中,纔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在1947年的兩個月間,他參加了全國土地會議,把清朝太平天國運動立下的耕者有其田政策真正貫徹了下來,真正激發了廣大農民羣衆發展和建設解放區的積極性他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爲人民考慮問題的。積極發動人民羣衆,爲解放大多數地區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是真正爲人民着想的幹部。
在1955年8月他又在太原地區展開了三大改造,重點開展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他在實際工作中抵制了特殊時期帶來的危害,積極向中央提出解決方案,並以自己的力量成功解決了中央一部分的財政問題。特殊時期開始不久,池必卿同志就遭遇了抵制,甚至受到了迫害和壓迫。但他沒有放棄對新生活和新思想的信仰和嚮往。仍然以一位人民幹部的要求來要求自己。最後在特殊時期結束之後,他積極領導了後續的工作。爲重建新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特殊時期結束之後,池必卿主政貴州,做了貴州的一把手。他堅持尊重農民的要求和意願,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感悟能力。大海注意團結,少數民族幹部來重點發展貴州的旅遊事業,加強和其他地區的交往。在他主政貴州的這段時期裡,貴州人民生活幸福,物產豐腴,經濟快速發展,發展質量也得到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他重視發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羣衆堅定地擁護和維護他。
其次他在貴州這段時期裡生活十分簡樸,即使位高權重,也沒有去顧過一位保姆。倒是自己的妻子,從北京辭職來到貴州照顧他。他十分親民,當地幹部都十分親切地稱呼他爲“老頭”。他從來沒有出言制止,只是笑一笑就過去了,我想這也體現了出他的坦誠和直率。他在貴州生活的那段時間裡,爲了節省開支,他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只是吃一種以各種粗糧做成的米飯。周圍的人都以爲他是不愛吃,但是其實這樣的生活他在離開貴州的生活之後,就逐漸改變了。應該是因爲他不想佔用貴州過多的生活資源。有些事情不是他不願意,而是他不能。
像這樣真正爲人民的幹部,應該值得每一位人民銘記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