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南京軍區司令員,77年被華國鋒同志點名批評,後被開除黨籍
廣西地區的士兵因作戰勇猛有着“狼兵”之稱,白崇禧麾下的第七軍更是被稱爲“鋼軍”。這支部隊前身是李宗仁、黃紹竑領導的廣西定桂討賊聯軍,李宗仁帶着他們統一了廣西,參加過北伐戰爭、蔣桂戰爭、淞滬會戰和武漢會戰等,作戰經驗非常豐富。這支部隊完全就是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然而這支鋼軍卻在1949年被四野的135師重創。
1949年9月,通過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以及後來的渡江戰役,國民黨軍隊大都無力再戰,只剩下了白崇禧仍然在負隅頑抗,黨中央決定對其發動進攻,勢必要消滅他的有生力量。四野45軍135師師長丁盛帶領部隊前往預定位置,不料中途與白崇禧的部隊相遇,白崇禧迅速派出了5個師將135師團團包圍。
更不幸的是,135師的無線電設備在這緊急關頭出現了故障,無法與軍部取得聯繫。135師的情況非常危險,不僅以少對多,敵軍還是赫赫有名的“狼兵”。就連白崇禧也認爲135師此番一定是插翅難逃。但誰也沒有想到,丁盛帶領部隊來了個“哪吒鬧海”。最後和外圍部隊一起消滅了白崇禧的精銳5000餘人,將其趕出了湖南,促進了湖南的解放。丁盛可以說在衡寶戰役中立下了頭功,也因此一戰成名。
丁盛1913年出生江西於都,貧寒的家境讓他早早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一直到1927年毛主席帶領工農革命軍建立井岡山根據地,並以此爲基礎,不斷擴大根據地,爲當地的農民帶來了紅色的希望。1930年,丁盛成爲了紅軍的一員。丁盛常常稱自己是一名通訊員,他最初也的確是一名通訊員,然而這個通訊員卻有所不同,他曾經是王稼祥同志的通訊員。
紅軍當時有個規定,人能倒,紅旗不能倒,通訊員是需要負責扛旗的。就在第三次反圍剿的戰鬥中,丁盛所在的團負責進攻山頭,團長身先士卒帶領戰士衝鋒,不幸犧牲,旗幟也倒了。丁盛看到這一幕後,不顧個人安危,迅速上前將旗幟插好。這一幕也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稼祥同志認爲以丁盛的才能做一名通訊員有點屈才了,就將其推薦給了彭老總,成爲了紅三軍團的衛生隊4連指導員。
1935年2月,婁山關戰役打響。面對敵軍猛烈的炮火,身爲指導員的丁盛視死如歸帶領戰士向敵軍進攻。丁盛也因此獲得了“丁大膽”的稱呼,還傳到了彭老總的耳朵裡。毛主席事後詢問丁盛的名字,彭老總表示真名他也不清楚,就知道他叫“丁大膽”。毛主席隨即也想起來丁盛插旗那件事,親切地稱呼他爲“老表”。到了1936年,丁盛被任命爲二團政委,明顯屬於破格提拔,還是連跳兩級。
抗日戰爭時期,丁盛擔任八路軍120師三五八旅政治部助理員,一直戰鬥在抗日前線,參加過百團大戰。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出關,後又入關,三大戰役參加了2個。新中國成立後,還沒過幾天安穩日子,丁盛就又隨着志願軍大部隊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志願軍雖然武器裝備落後,但是卻憑藉着堅強的意志打贏了這場勝利,就連美國的五星級上將麥克阿瑟都發出了中國陸軍不好惹的感嘆。
1953年,志願軍大部隊陸續回國,丁盛帶領的54軍則被留了下來,幫助朝鮮恢復生產建設,一直到58年纔回國。丁盛回國後就到新疆擔任軍區副司令員一職,此時的西部邊境並不安穩,印度不僅常常在邊境製造摩擦,還提出了非常荒唐的要求。在平等對話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下,中央決定要一種世界通用語言解決問題,命令丁盛帶領54軍130師進行反擊。丁盛作爲毛主席親自點的將,自然不會讓大家失望,獲得了反擊戰的勝利。
到了60年代,林彪開始主持軍委工作,丁盛作爲四野的猛將自然也得到了重用,被任命爲廣州軍區的司令員。大多數的大軍區司令員都是大將,但丁盛在1955年授銜時只獲得了少將軍銜,可見林彪對於他的重視,也因此爲他日後所犯的錯誤埋下了伏筆。
“九·一三’事件後,丁盛雖然受到了調查,但並未被牽連。丁盛卻沒有懸崖勒馬反而和江青反革命集團牽扯到了一起。1977年,時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的丁盛遭到了華國鋒同志的點名批評,之後被隔離審查。1983年雖然中央做出了不起訴的決定,但開除了丁盛的黨籍。1999年,丁盛在廣州去世,終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