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怕錢與權卻入閣掌百億預算!李遠接任文化部長 如何讓創作者有錢說故事?

攝影/陳睿緯

【撰文‧馬揚異】

今年5月,作家出身、筆名「小野」的李遠接任文化部長,曾經,他是臺灣新電影浪潮的重要推手;如今,他步入政壇,要讓臺灣影視再度走向國際。

當創作者變成政治人物,最不習慣的是什麼?剛接任文化部長兩個月的李遠,答案竟是「不能說故事」。

「第一次到立法院,我忘記自己的角色,立委問我問題,我侃侃而談、以爲在演講。」他苦笑說:「以前我是創作者,可以隨心所欲、講很多笑話,臺下笑成一片。現在變文化部長,要面對立委和網友,說話可能被斷章取義,已經不是以前那個世界了⋯⋯。」

近兩個月,站上質詢臺、參加記者會,李遠的致詞往往穿插着故事。接受《今週刊》專訪這天,他也從電影史聊到製作過的臺劇,再談到辦學經驗,不像暢談施政藍圖的官員,反而像一名說書人。訪問全程,幕僚寫好的談參被靜靜擺在一旁,他一眼都沒看過。

出身:文學到電影都扮要角

很難不說故事,因爲大半輩子以來,他一直是以說故事爲業的人。

今年4月公佈新內閣名單,李遠接任文化部長,比起陌生的本名,他更爲人所知的是在文化圈闖蕩數十年的筆名「小野」。1970年代,他發表小說《蛹之生》成爲知名作家,八○年代進入中影公司、投身臺灣新電影浪潮,製作《恐怖份子》、《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作品。從文學到電影,他在臺灣文化史留下深刻的足跡。

2000年後,他先後擔任過臺視節目部經理、華視總經理;更在前臺北市長柯文哲邀請下,出任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培育影視人才的「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創校校長。豐富的文化資歷與人脈,也讓他成爲首位產業出身的文化部長。

談起這個決定,李遠坦言內心有許多掙扎。不只家人極力反對、部分文化界友人也不樂見,「當部長有錢又有權,我從小家裡窮、對金錢沒有追逐,對權力也沒什麼興趣,這兩樣東西我都怕。」當時他也想過要婉拒徵詢。

然而,考量自己確實對文化產業熟悉,也希望藉此接觸不同領域的創作者,最終他還是點頭,在72歲的這一年步入政壇。

說故事長達半世紀,從寫作出版、電影產製、節目製作⋯⋯,李遠的產業資歷無疑是歷任文化部長最豐富的一位。由他擔任掌舵手,外界期待他帶入更多業界的視野與聲音。然而,缺乏政府行政經驗的他,未來如何帶領文化部,確實也成爲這位「非典型部長」的挑戰。

使命:對影視產業缺錢有感

過去幾十年,他親身走過臺灣影視產業的興衰,如今在外國電影、串流影音平臺(OTT)大舉夾擊下,如何提升臺灣影視內容的國際競爭力、引領「臺流」出海,成爲重中之重的課題。

80年代參與臺灣新電影浪潮、見證過千禧年後國片蕭條的時代,甚至到接獲內閣徵詢的當天,還在爲電影籌錢,李遠或許比歷任部長更能體會「資金」對電影產業的重要性。上任後,「錢」正是他要優先解決的問題。

近年政府的影視產業資金來源,大致分爲補助與投資兩大塊。過去影視製作預算重度仰賴文化部補助、缺乏市場與民間資金投入,難以形成產業,因此文化部在2019年推動設立文化內容策進院(以下稱文策院),引入民間資金,並利用國發基金進場投資,補助與投資雙管齊下扶持影視內容發展。

然而,若前期沒有政府大量資金投入,民間資金進場意願不高。因此,去年文化部提出「黑潮計劃」,通過4年1百億元預算,包括提供更大規模的補助方案、拉高補助上限,希望提升民間投資誘因。

當中,「國際臺劇徵案」計劃提供單集預算超過1千萬元、總預算超過1億元的臺劇,最高40%的補助,如今已有11案通過審查。他上任後,也特別推動「國產電影長片國際續航力」補助,將電影長片輔導金上限,從3千萬元提高到5千萬元,鼓勵臺灣產製更高規格、能夠打入國際市場的作品。

文化部補助之外,李遠也正積極疏通國發基金的挹注。國發基金曾於一一年匡列百億預算投資影視作品,但在國發會嚴格的逐案審查下,前期使用預算數僅約12.5億元,甚至有部分預算超過執行期限、無法使用;後來文策院成立專案審查小組,允許1億元內的投資可不經國發會審案,才讓投資金額逐漸提高到52億元。

然而,隨着近年文策院與電信、科技業者成立文化內容產業基金,投資案件金額從過去每案几千萬元大幅成長到每案破億元,也因爲金額龐大,國發會不敢拍板,導致20多億元可投資影視的基金至今卡在國發會。

爲了「解凍」這筆資金,李遠上任後迅速拜會新任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溝通,更請國發會撥出下一筆百億預算投資影視內容。雙方達成共識,未來國發基金投資影視產業,即使金額超過1億元,也不須由國發會逐案審查,改由文化部自組審查小組,但未來投資成敗也由文化部負責。

被問到有信心嗎?李遠沒有給出正面回覆,「我不敢講成敗,但只要想到過去臺灣對文化的投資太少、太慢了,現在政府願意起步投入預算,我們應該加快腳步。」

不過,政府資金畢竟有限,怎麼把關資金運用,是資源分配者一大難題。李遠坦言,這沒有標準答案,他希望憑藉數十年的影視經歷、閱過無數作品的眼光,找出具有市場性、有臺灣獨特性的案件。另外,未來文化部成立投資審查小組,他會特別納入財務背景的專業人士審查,反映市場考量。

採訪當週,獲黑潮計劃「國際臺劇徵案」補助的劇集《零日攻擊》前導片剛好釋出,該劇刻畫臺海戰爭爆發前夕,臺灣動盪不安的社會氣氛。李遠看好這個題材的商業性:「撇除政治性,臺海關係是全世界的焦點,編劇找到了一個只會發生在臺灣、全世界都會有興趣的議題,這樣的故事就很有機會賣到Netflix。」

不過,除了資金到位,李遠也強調,要形塑健全的影視產業,人才培育、片場設施與技術、相關法規都需要進一步完善。這些也會是他未來重點投入的任務。

對於人才養成,近期由文化部推出海外工作坊課程、動用黑潮計劃預算全額支持學員赴美國好萊塢與韓國培訓,像是臺劇名導林君陽,就剛從韓國考察歸來;至於片場設施,過去臺劇如《天橋上的魔術師》、《斯卡羅》都砸重本搭景,如今臺南市岸內影視基地也提供搭景場地與資源,串聯不同劇組的資源,也減少一次性搭景的浪費。方方面面資源都到位,才能讓影視生態慢慢健全。

壓力:要爲全臺灣文化負責

就職滿兩個月,李遠笑說,他在電視臺做過行政工作,每天籤公文、看報表,但當部長是完全不同的體驗:「不用看報表,算是擺脫盈虧的壓力,但是更大的壓力來了,因爲我要爲全臺灣的文化負責。」

過去李遠在臺視做節目,囿於經費限制不能製作大量臺劇,只能買進廉價韓劇;擔任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校長時,他向北市府申請預算頻頻受挫,更被市議員質疑績效不佳。如今他從民間走進官方,成爲握有經費和權力的人,未來如何運用手中資源,創造最大的文化價值,勢必也將受到全民監督審視。

接下來,他不能只說自己的故事,更要讓臺灣的創作者們,都能說出屬於他們的故事。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441期)

延伸閱讀》

00919、00929、00713…高息ETF還能配出年息10%?這檔有4年擊敗大盤「回檔就知它的好」

一輩子只懂存錢,66歲退休媽靠股票賺大錢!36歲財富自由、身價60億分析師兒子:6個關鍵致富秘訣

剛在亞錦賽摘金!跆拳道國手被新加坡挖角,邱沐恩任國家隊教練:也是爲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