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化獎徵件非「人」也能報 蔡詩萍:盼文化成產業

蔡詩萍(右)介紹臺北市各項藝文獎項,也暢談自己一年多來擔任局長的心境。圖/擷取自網路

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今天上廣播節目專訪,談到臺北市各項藝文競賽活動,舉凡文化獎、文學獎,以及今年首屆戲劇獎,特別是文化獎,不限臺北市民、國籍,就連財團法人都能報名;擔任文化局長一年多時間,他說,最希望的是將文化變成產業、賺錢,但有些無形資產無法賺錢的也要支持守護。

蔡詩萍介紹,臺北文化獎今年邁入第28屆,今年徵選到7月5日,獎金高達100萬元,同時今年得主也會拍成紀錄片,攜手到國際城市聯誼行銷。其中,徵件的對象不限國籍、臺北市民,甚至是財團法人也能夠報名,只要是對於臺北、臺灣文化事務有貢獻者都能夠報名,這也展現出臺北作爲開放城市的理念。

蔡詩萍說,文化獎的報名資格相當廣泛,可以是單口相聲、畫家、詩人、傳統戲曲等都有機會獲獎。特別是得主不一定要是個人這一點,在2002年時,當年度以文化資產保存爲主題,得獎的便是長期致力文資的臺積電文教基金會,以及保安宮的宮廟文資保存。

他說,文化範疇包羅萬象,可以流行文化的北流、北藝,也能是無形資產的靈安社、歌仔戲楊麗花,以及有形資產的文資古蹟等,某個角度來看文化局就是文化部的縮影。

另外,臺北文學獎部分,蔡詩萍說,很多得主日後也成爲越來越大咖,當中也有一項「年金制」,寫作人提出計劃,通過者定期給予獎金,待一、兩年把作品完成遞交,同時也保留了唐詩詞、傳統創作。

今年最受矚目的仍是第一屆臺北戲劇獎,蔡詩萍說,臺北市長蔣萬安之前參訪韓國時,發現韓國有戲劇一條街,他想起當年劇場跑龍套時前輩們的想法,因此,在今年評估各項水到渠成後,便着手舉辦獎項。

蔡詩萍也說,最希望的是文化能變成產業、賺錢,但有些不賺錢,像是無形資產,也一定要給予支持。擔任文化局長這幾年,生活節奏變很快,臺北市作爲首善之都,市民水準高,這一年來學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