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尿液外泌體檢測超靈敏 比傳統早5年揪復發甲狀腺癌

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治元(右3)與研究團隊,找出尿液中的外泌體甲狀腺球蛋白,可作爲甲狀腺癌術後監測生物標記,患者藉不具侵入性的驗尿檢測,即可追蹤甲狀腺癌復發趨勢。記者林琮恩/攝影

甲狀腺癌患者罹癌後追蹤,現行做法是抽血檢測血清甲狀腺球蛋白,以確認患者是否有癌症殘留或復發。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治元與研究團隊,找出尿液中的外泌體甲狀腺球蛋白,可作爲甲狀腺癌術後監測生物標記,患者藉不具侵入性的驗尿檢測,即可追蹤甲狀腺癌復發趨勢,此檢測方式具一定程度靈敏度、準確度,且可比傳統方法提早五、六年發現復發跡象,已獲國際專利。

「甲狀腺癌患者抽血檢測前,必須施打每劑4萬元的促甲狀腺素,以提升檢測精確性,且抽血是具侵入性的醫療行爲。」王治元表示,尿液檢測則不具侵入性,有助減少病人不安,該檢測方法利用尿液中的外泌體,可早期檢測出患者甲狀腺球蛋白變化與趨勢,且因尿液中沒有甲狀腺蛋白抗體,在偵測甲狀腺球蛋白胜肽序列時,不受干擾,有助提升檢測準確度。

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甲狀腺癌在10大癌症中排名第7;臺灣每年接受甲狀腺手術的患者,超過5千例。王治元表示,甲狀腺癌病例快速增加,臨牀上必須要有高效率、非侵襲性、安全性高且檢測簡易的診斷、追蹤指標,而尿液中的細胞外泌體,即是癌症預後指標及治療重要標的。

王治元解釋,外泌體是細胞分泌的物質,大小非常小,僅10億分之1公尺、千萬分之一公分,過去就細胞實驗證實,某些藥物可誘發外泌體變化,與病人預後有關,而外泌體用於甲狀腺癌復發檢測,是以質譜儀技術進行蛋白質定序、定量偵測,其準確度可達99%以上。

臺大醫院以臨牀試驗方式,透過尿液檢測追蹤多名甲狀腺癌患者預後。王治元表示,一位患者分享,尿液檢測的非侵入性特性,讓其感到安心,且該名患者經血液檢查無檢出癌症復發跡象,卻在尿液檢測後發現異狀,進一步以核子醫學檢測發現可能導致癌症復發的組織,醫療團隊據以調整後續追蹤、治療計劃。

王治元表示,目前該項檢測還未商業化,若要在醫院發展爲自費項目,試劑等檢測相關成本並不低;除預後追蹤外,尿液外泌體檢測亦可發展用於早期診斷,未來將尋求與產業界合作,可望減輕病人負擔,讓更多患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