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飆高!臺塑股價卻逆勢創低 董座哽咽...爆5大隱憂
臺塑董事長林健男今年股東會正式交棒,卻哽咽致歉,盼股東們共度難關。(圖/黃威彬攝、報系資料照)
臺北股市在美股與科技股帶動下,大盤指數6月連創新高,總市值突破70兆臺幣,一片歡欣鼓舞中,昔日資優生「臺塑四寶」卻逆勢重挫,股價跌破10年線,今年以來市值已憑空蒸發近4千億元,小股民急問:四寶怎麼了?
自端午節以來,臺股共有24檔市值破千億元,中小型股也有172檔個股改寫歷史新高,但今年以來的臺塑(1301)、南亞(1303)、臺化(1326)都維持在50元左右低點,臺塑化(6505)則約65元,導致臺塑集團股市值大幅度衰退,臺塑化市值約減少1409億、南亞約減少1253億、臺塑約減少1158億、臺化約減少597億。
股價反映着去年以來的業績,臺塑四寶2023年總計獲利達439.47億元,較2022年衰退51.24%。
面對股價腰斬及業績大衰退,讓臺塑四寶董事長在6月的股東會上,頻頻向股東致歉,不斷提及要轉型升級。81歲的臺塑董事長林健男在交棒前,6月20日主持的最後一場股東會上哽咽地說,「希望各位股東能繼續支持臺塑,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度過難關。」
究竟是什麼原因逼哭了臺灣第一大民營集團的董座?各界衆說紛紜,但從6月18日臺化董事長洪福源在股東會的一席話可作爲總結:「中國大陸新增石化產品產能情況『太瘋狂!』」,像是PTA(純對苯二甲酸)、POLY(聚酯纖維)爲例,年產能高達8000萬噸,「這是天文數字」,這麼多產能要銷出去,就會削價求售,今、明年甚至後年都還是會面臨經濟問題,但是「我們沒有什麼好逃的,只有勇敢面對」,做出差異化。
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廠區規模驚人。(圖/新華社)
一位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解釋,中國大陸2016年允許民間企業做煉化一體廠,美國顧問公司樂得販售大量設備給中國,在不斷鼓吹下,導致一股腦投資過剩、產能集中開出,「目前乙烯、PX、PTA、CPL、MEG、SM、ABS等全都供給過剩,加上中國大陸房地產市況低迷,內需疲軟,影響相關石化、塑料及化纖需求,所以向外傾銷。」
這對臺塑四寶來說,無異是「非戰之罪」,整個東北亞國家廠商也都面臨相同困境,業內人士透露,包括供需失衡、中國大陸經濟復甦乏力、關稅、碳費、加上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等五大隱憂縈繞不去。資深石化分析師何耀仁也向CTWANT記者表示,「現在這個時代,傳統產業也要把自己做成科技業,不然很難生存。」
何耀仁分析,整個亞洲的石化業者,除了要面對產能過剩問題,接下來還有減碳大挑戰,以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爲例,在過去石化產業大好時,就把錢拿去做併購,去年7月買了專做二氧化碳的運輸管線營運商Denbury,以及德州的頁岩氣公司,就是要降低石油依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甚至以此做產品賺錢。
南亞董事長吳嘉昭表示,將逐漸由工業級轉而生產半導體級與特殊化學品。(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南亞官網)
而臺塑四寶中,外界認爲能轉型最快的就是生產電子材料的南亞。南亞董事長吳嘉昭在6月19日股東會上提到,電子業正迎來幾個新的發展機會,南亞對其成長充滿信心,包括:1.5G到6G等通信技術的升級、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的快速發展、AI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半導體先進封裝材料的需求。
因爲這些都需要更高端的材料支援,吳嘉昭表示,所以會持續導入新技術、開發新事業,逐漸由工業級轉移生產半導體級與特殊化學品,電子材料也會朝6G、低軌衛星等先進材料發展,深耕一系列超低損耗材料,並拓展全聚酯可回收用途發展,以及纖維產品應用領域。
臺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今年起轉作最高顧問,由總經理曹明接董事長。(圖/報系資料照)
石化產業轉型除了需要財力,也需要人才,不少小股民憂心臺塑集團領導層多面臨退休,因此今年起臺塑和臺塑化展開專業經理人交棒,例如臺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轉作最高顧問、由總經理曹明接董事長,臺塑林健男也交棒給原總經理郭文筆,「這波提拔優秀年輕幹部加入經營團隊,已讓員工平均年齡降爲43歲。」林健男說。
1954年就成立的臺塑集團,走過無數次的景氣循環,經歷過高山低谷,這次遇上中國大陸的天文數字量產及傾銷,可說是史無前例,能否順利轉型翻身,走出營運谷底,千萬股民引頸期待着。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