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2奈米投產 臺灣是美國的?

(圖/路透)

上月21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訪問時談到美國半導體產業,她說:「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半導體,中國沒有,我們在創新上遠遠超越中國。」機靈的主持人史塔爾隨即追問:「嗯,『我們』,妳是指臺灣嗎?(Well, “we,” you mean Taiwan?」,雷蒙多回答:「對的(Fair.)」。

國家通訊社的中央社居然將前述對話翻譯爲:主持人說:「嗯,『我們』,妳指的是(包括)臺灣嗎?」,雷蒙多回答:「可以這麼說。」。多了「包括」兩個字,成了美國的一部分。另一媒體則將之延伸爲:「美國商務部長稱:民主陣營晶片大勝中國」。令人不禁懷疑:是我們媒體的英文程度變差了,還是都加入了「傾美反中」的認知大作戰?

雷蒙多接着在本月8日美國衆議院聽證會時表示,中國侵略臺灣、奪取臺積電,之於美國經濟絕對是毀滅性的。她說,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廠,要製造的正是其最先進的2奈米和3奈米晶片。換言之,美國政府之所以得寸進尺,要臺積電前往美國投資設廠,且將原規畫5奈米技術推進至先進製程,主要是基於美國利益,企圖降低臺灣對美國的國安重要性。

臺積電在美國第1座晶片廠尚未興建完成,2022年底就慌不迭地宣佈要投資第2廠,製程由5奈米推進至3奈米;事隔不到1年半,再次宣佈第2廠製程要推進至2奈米,並增蓋第3廠,製程更先進。臺積電當然可以說是爲了市場和全球化佈局;但對臺灣而言,難道這不是攸關臺灣整體國家安全!

美國政府向來是不檢討自己、只指責他國。1950年代日本快速從廢墟中復興,包括紡織、鋼鐵、音響、彩視、錄放影機、汽車、半導體等產業輪番崛起,打得美國產業擡不起頭來。1979年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出版了《日本第一:對美國的教訓》,主要是希望美國政府學習日本,美國卻只看到日本的威脅,貿易制裁措施一招接着一招,種下了其製造業逐漸沒落的後果。

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1980年代初期日本半導體記憶體產業逐漸興盛,美國公司節節敗退,美國又以國安理由指責日本政府的補助、保護政策及企業傾銷,因此啓動反制措施,迫使日本1986年簽下不平等協定,造成美、日兩敗俱傷。

實際上美國智庫CATO研究院在1983年的研究就指出,美國指控的理由對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影響並不大,相反地,美國政府對技術研發的補助更爲龐大;而美國的稅率、資本成本、資本支出、勞動要素、反托辣斯法規等纔是主要影響因素。因此,美國政府該檢討的是如何改善這些要素,而不是隻會用手指指着對手。

本月8日美國總統拜登到威斯康辛州造勢,大肆批判2018年在威州動土建廠的鴻海富士康,原先答應要投資100億美元,6年來最終成了一場騙局。或許創辦人郭臺銘當時過度樂觀威州的投資環境,誇大承諾未來投資規模,但多年來美國製造業發展環境每下愈況,加上市場變化莫測,能不說是富士康縮小投資規模的重要原因?

而今美國以《晶片法案》提供鉅額補助,卻依舊不同時改善投資環境的基本面。臺積電在臺灣2奈米晶片尚未投產,就迫不及待承諾美國第2座晶圓廠2028年要投產2奈米制程,第3座將在2030年前生產2奈米或更先進晶片。未來市場、產業、投資環境、地緣政治等變化莫測,6年後臺積電會否重蹈鴻海富士康的遭遇,大家拭目以待。

(作者爲前經建會主委、前經濟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