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海外設廠影響獲利?專家用2大重要原因打臉市場

臺積電積極海外佈局,引發正反兩派不同討論。(示意圖/shutterstock)

臺積電宣佈在德國德勒斯登合資設廠。中華信評表示,臺積電海外擴廠的長期佈局,有助降低資產集中風險,但需數年纔有明顯改善效果,此外,儘管海外設廠成本高,但考量業者有強大定價力與國外政府補貼,有助管理獲利影響。

臺積電8日宣佈,與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計劃共同投資位在德國德勒斯登的歐洲半導體制造公司(ESMC),提供先進半導體制造服務。臺積電持有70%的股權,其他3間合資公司則各持股10%。

中華信評今天發佈評等快訊,這間晶圓廠將成爲臺積電在歐洲的首座晶圓廠,全面投產後,月產能可望達4萬片晶圓。考量投資方組成與歐洲汽車業的需求,新晶圓廠將更專注在生產汽車相關應用晶片。

中華信評預期,臺積電未來幾年仍將大部分投資集中在臺灣的先進製程技術,其中包括採用3奈米與2奈米最先進製程技術的晶圓廠。因此,臺積電在美國、日本、歐洲與中國的海外擴廠計劃,不太可能在未來2年大幅降低公司區域集中性的風險。

中華信評估計,截至2022年底,臺積電的整體晶圓產能約有90%位於臺灣。中華信評分析,由於已開發國家製造業所涉及的營建、勞動力、原料、能源與後端服務相關成本較高,且規模經濟效益較低,海外擴張也可能爲臺積電帶來成本升高與利潤率降低等風險。

不過,中華信評表示,以客戶與相關政府降低供應鏈風險的強烈意願來看,臺積電強大的定價能力與設廠國家政府提供的補貼,應有助於公司管理海外擴廠對其獲利的影響。此外,臺積電的海外擴廠應有助於公司以更有效率的方式管理臺灣日益吃緊的水、綠電以及人才供給。

中華信評預測,德國晶圓廠對臺積電2023年至2024年借款槓桿的財務影響程度較低,因爲大額的設備遷入支出要到2至3年後纔會發生。

中華信評假設,臺積電今、明年度資本支出落在320億美元至360億美元(約新臺幣1兆170億元到1兆1440億元),較2022年的360億美元來得低。資本支出的減少應可爲臺積電強健的財務體質提供更充裕的財務緩衝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