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恐被美掏空 臺灣下場慘?德媒爆真相出乎意料

德媒認爲臺積電晶片霸主地位難撼動。(圖/路透社)

臺積電積極赴美投資,先前宣佈將砸4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蓋廠,甚至把製程從4奈米升級至3奈米,引發外界「淘空臺灣半導體業」的質疑聲浪。不過外媒指出,臺灣在開發和生產最先進的晶片方面,皆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這是一張戰略王牌,只要中國和美國未達到晶片生產自主目標,臺灣就會保留這張矽盾牌,並贏得更多的國際談判空間。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臺積電正在全球擴張版圖,除了美國外,臺積電也計劃在德國德累斯頓建廠 ,報導分析臺積電的佈局可能是出於政治原因,在臺海緊張情勢升溫威脅下,臺積電及其客戶正在尋找另一種出路。

報導提到,全球70%的晶片是在東亞國家包括臺灣、日本、韓國和中國製造,其中臺積電包辦超過90%的先進晶片製造,而且全球經濟高度依賴晶片,如果真的發生臺海危機,全球經濟就會受到災難性的威脅,依賴臺灣晶片的中國也將面臨巨大問題。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表示,晶片自產是很漫長的過程,中國晶片業受到美國製裁,獲得美國技術的機會受到限制,一旦發生臺海衝突,美國也將不再供應中國關鍵半導體生產材料,因此他認爲,中國不太可能以武力接管臺灣最先進的半導體產業。

德國半導體供應商默克集團亞太區總經理賀天銘(Benjamin Hein)也說,半導體要能完全在本地生產,是非常複雜的事情,舉例興建1座工廠需要花上3到5年,成本可能高達100億美元,他強調,在1個國家建立整個生態系統是不切實際的。

另根據美國東北大學校園媒體報導,政治學教授兼全球研究所創始主任斯蒂芬弗林( Stephen Flynn)也說,因現代全球經濟的性質和對特定材料的需求,美國想要半導體業完全自給自足是不現實的。

東北大學電機工程學教授Ahmed Busnaina則分析臺積電的關鍵優勢是員工,主因在於晶片製造過程非常複雜,需要具有博士學位的專業人員,以及化學專家和物理學家,他們能夠在晶片領域解決問題。他更直指美國在半導體領域人才不足,不只得培訓足夠多的工程師,更要激勵更多的高中生投入電子或工程領域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