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要小心了!領先地位恐被1危機毀掉 最大痛點曝光

臺積電美國廠興建遇到不少挑戰。(示意圖/shutterstock)

紐約時報報導,工程師爲臺積電執全球晶圓代工牛耳打下根基,有如臺灣戰略資產。但出生率驟降、工作操勞、相關人才對投入半導體產業興趣缺缺,恐動搖臺積電領先地位。

31歲李姓工程師在臺積電工作時,曾因電腦病毒癱瘓機械運作而連上48小時的班,協助排除問題。他多年來日以繼夜待命,但2021年底,歷經5年犧牲的他到了害怕電話鈴響的地步。年薪新臺幣逾320萬元在臺灣雖令人稱羨,卻不足以說服他留下。

目前替一家美商開發網站的他說,時下臺灣年輕人比較不願忍受晶圓廠勞累的工作,相關職位不再像以前那樣光鮮亮麗。

報導寫道,過去10年,臺積電在打造先進半導體的競賽中遙遙領先英特爾(Intel)、三星(Samsung)等對手,工程師才能是臺積電成爲全球最具地緣政治重要性企業之一的關鍵。

不過,許多臺灣半導體產業高層擔心,臺灣將支撐不了產業對新一代工程師日益增加的需求。臺灣人口逐漸減少、晶片廠高要求的職場文化、其他科技業工作吸引人才,意味半導體產業求才與留才愈來愈難,這方面的影響深遠。

部分軍事戰略家認爲,臺積電在晶圓代工的主導地位是臺灣抵抗中國侵略的保證,部分原因在於美國必須捍衛自身供應鏈中如此關鍵的一環。

報導分析,臺灣人才危機與臺積電成功密不可分。過去10年,臺積電員工總數增加近70%,臺灣出生率卻腰斬。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的新創公司吸引頂尖工程師之際,臺積電徵才時必須和Google等網路企業、荷蘭艾司摩爾(ASML)等半導體廠競爭,外商勞逸平衡與福利通常較佳。

臺積電高層捍衛多年來有助自身壯大的高要求職場文化。創辦人張忠謀近期強調臺積電的軍事紀律,例如公司半夜會打電話叫醒員工上班。但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年多次坦言,臺灣半導體產業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人才短缺。

臺積電爲此調整策略,擴大徵才管道並調高碩士學歷底薪;去年9月就延攬畢業生,遠早於每年3月展開的傳統求職季;甚至以線上課程傳授高中生半導體基本知識。

曾任臺積電研發副總經理的國立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林本堅說,許多企業難以找到合適人選,求才時沒有很挑剔,電機或資訊工程背景並非必要條件。

在劉德音、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等產業大咖呼籲下,臺灣2021年設立4所半導體學院,清大是其中之一。總統蔡英文當年12月出席清華半導體研究學院揭牌典禮時說,臺灣在半導體人才培育上「是跟時間在賽跑」。

臺灣並非單獨面對這些挑戰,因爲全球半導體產業都陷入人才荒。

在中國,官方曾爲培植半導體產業而嘗試吸引臺灣工程師,但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仍憂慮適任人才「嚴重短缺」。據一項民間估計,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人才缺口達20萬人。

在美國,政府砸大錢補貼,刺激英特爾、三星、臺積電等半導體大廠公佈建廠計劃。但企業高層調查顯示,人才短缺依舊是產業面臨最嚴峻挑戰之一。

在臺積電,本國徵才缺口使得到海外設廠、培訓員工更具緊迫性。臺積電絕大多數晶圓廠設在臺灣,有別於多數硬體大廠很早以前就讓研究與生產遍佈全球各地。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說,臺積電多年來得益於最佳員工、協力廠商和技術尖端的工廠形成聚落,但目光需要開始放到臺灣以外的地方。

史兆威說:「如果我在臺積電任職,我會認真思考另覓他地,以便找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