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電梯不是夢!看中國如何搞定“黑黃金”技術

出品|本站新聞

導語:《流浪地球2》爲中國的科幻電影豎起了又一座里程碑,影片中的太空電梯畫面極度震撼。太空電梯的纜繩要承受地心引力和離心力的雙重拉扯,且需要經受住大氣層內外向它襲來的任何物體的撞擊。因此,又強又輕的材料成爲首選,碳纖維的出現,有潛力將中國科幻作品中的想象變成現實……

去年8月,國內首套大絲束碳纖維生產線的設備安裝宣佈全面完成,邁出碳纖維產業升級的關鍵一步。據悉,這是全球第四家掌握大絲束碳纖維生產技術的企業(前三家爲日本、美國、德國),並且此條產線的設備已經實現了全部國產化,標誌着我國已經掌握了“黑黃金”的生產工藝流程。

一、碳纖維有何“逆天”之處

縱觀人類的每次科技革命,其本質都是能源新利用方式疊加材料應用上的突破,正是由於新材料的規模化使用,才能使得某些過去不可能的理論設計成爲現實,最終改變千家萬戶的生活。

碳纖維被稱爲“新材料之王”,人類對於碳纖維的研究使用,極有可能成爲下一次科技革命的突破口之一。

碳有一個很特殊的性質,即碳原子可以互相鍵結形成長鏈,此性質被稱爲“成鍵”。有了這個性質,碳原子就能連接形成不同的分子,產生了有機化學這門學科,而碳纖維是這個特殊性質的直接產物。

人們常說的“碳纖維”,實際上是“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簡稱,以此次中國試製成功的大絲束碳纖維爲例,這是一種含碳量95%以上的高強度新型纖維材料。碳纖維的本質是很多股碳鏈條編織的麻繩,而每根鏈條都依靠碳-碳鍵直接連接:兩個碳原子經sp2雜化形成的碳碳雙鍵(C=C)是自然界最強的價鍵之一(607KJ/mol),強度極其高。在密度不到鋼鐵四分之一的前提下,強度卻是鋼鐵的7-9倍(不同工藝和原材料碳化過後產生的碳-碳鍵長度不同),碳纖維材料的最大優勢足以顯現。相比於金屬材料的另一個優勢是其化學性質極其穩定,還具備耐腐蝕的特性。

因此,碳纖維在機械製造領域擁有巨大優勢。實際應用中,碳-碳鏈條發揮最基本的強度優勢,起到框架作用,配合不同特性的樹脂構成滿足不同功能的複合材料。在誕生之初,碳纖維複合材料就用於航空航天方面的製造工作,而後才逐漸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

二、碳纖維爲什麼被稱爲“黑黃金”

碳纖維是質輕身強的“新材料之王”,可以在不犧牲機械性能的前提下減輕重量,但目前真正大規模的使用領域僅有航空航天、賽車/高價值跑車和高鐵的車頭罩等耐久性產品,這與它在製造終端的高昂價格有直接關係。

僅有不惜工本且要被多次複用的特殊領域才能大量使用碳纖維材料,因爲在這些產品中,材料的機械性能和輕量化比成本更重要。

事實上碳纖維在成型前的原材料價格成本並不十分昂貴,通常使用聚丙烯腈纖維進行高溫碳化形成。碳纖維的最終成型體價格昂貴都是因爲加工工藝較複雜所導致的。

在碳纖維的製作中,工藝精度要求極高,目前工業界也存在着諸多制約產能的因素,主要是以下三個環節。

1.形成碳絲

這是碳纖維生產過程的第一步,碳絲的製備通常使用有機纖維碳化法,先在200-300度中加熱足夠長的時間,纖維內部實現穩定的化學鍵;其次在400-1900度的惰性環境中加熱足夠長的時間,釋放非碳元素,純化形成碳絲;最後石墨化,在惰性環境下繼續加溫到2500—3000攝氏度,不斷加壓,讓碳形成石墨晶體,加強碳絲的力學性能。形成碳絲全程需要長時間的惰性環境、高溫高壓,極其費時費力。

2.進行編織

碳纖維的物理性質決定了,沿着碳絲本身的橫向強度較高,但縱向上則很容易被折斷。因此在下一步中,需要把很多碳絲編織成絲束提升強度,絲束再通過編織形成了軟性的碳纖維布,以此來提升不同方向的力學性能,這個部分的工藝難度也較高,需要專門的機器進行編織。

3.模塑成型

獲得大面積的碳纖維布後,產品進入了真正的最終成型環節(這一步通常在主機廠內進行)。碳纖維布被裝入真空袋中,使其和模具貼合更加緊密,並以精確用量的樹脂浸漬作爲成型液,之後再進行高溫烘烤使其模塑成型,得到碳纖維成品。這個製作過程沒有絕對的技術難點,但基本都需要手工操作,而且手工技術的好壞也直接影響了成品品質,因此這一環節的人工成本極其昂貴、製作效率也比較低。

三、“黑黃金”的“白菜化”潛力無窮

人類對於碳纖維材料的應用時間並不短,但是距離碳纖維材料被“充分運用”(即任何在性能上需要使用該材料的領域都能用上)還有不小的差距。其中既有技術原因,也有政治和經濟原因,碳纖維高性能和低成本兩條路徑的技術一直被先發國家嚴密封鎖。

碳纖維在中國也曾處於“卡脖子”的境況,碳絲和碳纖維布通常以高昂的價格限量進口。

去年國內首次突破的大絲束(每束碳絲數量大於4.8萬根)碳纖維屬於低成本方向的技術,有利於快速擴展碳纖維的使用領域,持續優化我國工業的產能效率,在打破外企定價權和定量權之後,隨着可用材料強度的提升,衆多原本不可能的設計成爲可能。

過去受制於成本的風電葉片結構得到優化,可以製造得更輕更大。在基建領域,高強度碳纖維的使用有助於建築及橋樑結構的減重和補強。進一步“白菜化”的碳纖維將不再成爲跑車和賽車的專利,可以用於百萬元以下汽車結構件的製造,輕量化的車身能極大地節能減排,賦能我國汽車產業的出口。在多個經濟民生的重要領域,碳纖維即將發揮着帶來質變的關鍵作用。

結語:

依靠自研打破封鎖後,該技術在國內已得到了推廣,這將有力降低碳纖維在國內的生產成本,改善我國大絲束碳纖維全部依賴進口、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中國碳纖維將助力中國製造走向世界,化不可能爲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