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白楊步道崩塌嚴重 再封路搶修

太魯閣國家公園白楊步道受颱風海葵影響,0.8至1.4公里處出現崩塌、路基沖刷流失,步道已封閉。(太管處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白楊步道,去年底因大量土石崩塌,後半段連同水簾洞景點封閉10個月,今年8月中旬才恢復開放,未料9月初又遭海葵颱風侵襲,沿途多處崩塌、路基流失,步道封閉,太管處待下週邊坡穩定後搶修,何時開放仍未定。

白楊步道鄰近天祥,全長2.1公里,是1980年代爲開發立霧溪水力發電計劃而興建的施工道路,步道沿途有7個隧道,路徑大致平坦,沿途峽谷急流、豐富生態是特色,步道底的水簾洞,山泉從隧道頂巖壁含水層傾泄而下,特殊景觀吸引不少遊客。

海葵颱風災後,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人員勘災,發現白楊步道沿線多處土石滑落,佈滿大小落石。其中0.8公里處因土石沖刷,路基流失一半,第2隧道、第4隧道間多處土石滑落,部分護欄被落石砸毀,步道已封閉。

太管處表示,颱風過後山區仍有持續降雨,山壁出水量大,邊坡仍不穩定,還無法進場施工,暫難估算修復時間,預計下週待邊坡穩定,才能展開災修工作。

步道終點,白楊瀑布上方邊坡於去年11月11日深夜發生大量土石崩落,造成白楊吊橋觀景平臺部分設施損毀,岩屑堆積至河道,形成不穩定的天然壩體,考量遊客安全,步道封閉,8月15日才恢復全段通行,但此次因崩塌土石堆積在河道內,可能危及瀑布下方觀景平臺安全,因此步道封閉搶修。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持續追蹤調查,經海葵颱風豪雨沖刷,讓原本堆積在河道上的土砂量減少並持續縮小中,初步評估去年底形成的天然壩體無立即危險,後續將持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