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的光主張 在燈火暫歇之後

臺灣燈會睽違16年再度回到臺南,現場精彩絕倫,燈會於3/10畫下完美句點,然臺南的光主張,仍持續進行中。(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2024臺灣燈會睽違16年後回到臺南,透過安平燈區、高鐵燈區的策展,向民衆述說臺南的故事,宛如臺南這座城市的成年禮,只是用光來敘事。然而在臺灣燈會之外,臺南早以¬「月津港燈節」、¬「龍崎空山祭」,建立起臺南限定且獨特的燈節風格;這些燈節並非只是曇花一現的節慶活動,而是包含對臺南在地紋理的深刻詮釋、對公共性價值的彰顯,以及對培育藝術人才的紮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未停歇。於是我們可以說,即便光因燈會結束而暫歇,然臺南的光主張,仍持續進行中。

狀似新月的港灣 擁抱自由創作的靈魂

融合水域與聲光藝術的月津港燈節,在滿滿的元宵燈會中,走出一條美麗的水路。自2012年起,巧妙結合時令、文化與自然環境,營造出與地景結合的藝術氣氛,吸引旅客探訪,帶動了鹽水小鎮的復興。淤塞的港灣,再度打開與世界的通路,擁抱新的生機。月津港燈節不僅成爲當地重要的觀光資源,更是培植新銳藝術家的舞臺。透過提案徵選計劃機制,讓藝術家有機會實踐、開創多元性的創作,而月之美術館的成立,也讓藝術不只於燈節期間閃耀,更能流轉於鹽水的日常生活。

月津港燈節不僅成爲當地重要的觀光資源,更是培植新銳藝術家的舞臺,圖爲新媒體藝術家謝佑承現場作品《WindDots》。(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惡地裡的小山村 其實滿載生命力

空山不空,是龍崎光節的命題。地處臺南東南端的龍崎區,一直以來面臨人口外移與老化、產業停滯的困境,而被冠以空山之名。龍崎作爲竹編的原鄉,直到空山祭,以光與竹構技術爲引,透過羣體創作的手法,創造出一系列彷彿於自然環境生長的藝術裝置,提供不同觀看、走讀龍崎的方式,置身其中,不再是荒涼與空蕩,而是深厚的風土人情與魅力。空山祭此次以「龍火餘燼」的主題,結束「空、地、水、風、火」的第一輪五年期策展,但這片貧瘠土地的旺盛生命力,宛如潛伏於地底下的河流靜靜流淌,但等待着明年度的再次勃發。

臺南的光主張

龍崎光節空山祭此次以「龍火餘燼」爲主題,創造出一系列彷彿於自然環境生長的藝術裝置,圖爲作品《溢流》。(圖/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十餘年來,臺南在燈節策展與表現方式的嘗試中,逐步建構起屬於臺南的光主張。鹽水的港口、龍崎的山村,在城市發展的歷程裡,曾歷經各自的光景,一度沉寂於時代變遷的產業,因着光的浸潤與藝術轉化而又再生。在這些獨具臺南鮮明特色的燈節品牌外,臺南也透過光的特性與設計,串接單點的古蹟與成片的歷史街廓,展現古都歷史城區的夜間美學。臺南的光主張,不只體現藝術性,更以光爲觸媒,在鄉間鄰里間,催化地方產業合作與社會創生,在城市街區裡打造一條夜間閱讀臺南的散步廊道,藉此開啓人與地、文化資產與城市發展之間的更多對話。儘管因燈節而點亮的光會暫歇,但光暈的餘韻流風,將繼續擾動着這座城市。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