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縮小 臺灣會更安全嗎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在國內遭逢水患,疫苗不足而致民怨高漲的情況下,蔡總統除乘機蹭足我奧運代表隊的熱度外,又再利用日媒訪問的機會狠打「中國牌」,以拉擡辣臺妹明顯下滑的聲量。蔡總統受訪時表示,中國在亞太地區的企圖心極大,爲區域和平穩定帶來非常大的不確定因素,各國對臺灣越關心,合作越加強,中國的軍事決策就不得不更慎重。言下之意,臺灣的安全完全寄託於美、日強權關愛的眼神。說穿了,這套說詞還是不脫民進黨政府昧於現實、一廂情願的「聯美、親日、抗中」的對外總路線。
蔡總統切割中國,討好美、日的選邊站策略,乍看之下似乎符合美國拉幫結派圍堵中國的國際新趨勢,但別忘了,美國的新聯盟並非鐵板一塊,除了美國實力不比從前,歐洲諸國各懷鬼胎,日、韓、東協也有地緣政治的各自考量,加上和中國經貿關係難以切割,美國欲藉新聯盟在政治軍事上圍堵中國,而不受經濟與地緣因素的牽絆,恐怕過於樂觀自信了。
更何況,中國並非沒有朋友,最近中國與俄羅斯的軍演就是第二和第三軍事強權聯合向第一軍事強權的示威表態,倘若戰爭發生,鹿死誰手尚難預料。然而問題的關鍵是美國的拉幫結派與圍堵作爲,是因武力威嚇而降低了戰爭發生的可能性,還是因軍事競備而助燃了潛在的全球衝突?對臺灣而言,選邊站的結果是讓人民置身於堅如磐石的碉堡內,還是捨命於朝不保夕的火線上?
日前AIT主席莫健也提到,中國目前爲臺海帶來空前不確定性,美國會結合盟友夥伴維持臺海嚇阻力,包括解決「如何將太平洋縮小」的問題。對於華府是否該摒棄臺海「戰略模糊」政策,莫健認爲美國應有技巧地處理,若摒棄此政策,恐造成反效果。
莫健的觀點反映出拜登政府在某種程度上仍承襲川普時期將中國當成假想敵的基調,所不同者是對川普政府試圖朝向戰略清晰的轉變抱持保留態度,若是迴歸歐巴馬政府之前的戰略模糊,對於美國遊走於兩岸之間,與中國發展鬥而不破的競合關係,或許最符合美國的利益。
至於「如何將太平洋縮小」,應是從美國的角度觀之,倘若臺海有事,美國的軍力如何最快速抵達相關場域,仿若太平洋的空間距離縮小一般。事實上,離臺灣甚近的日本沖繩不到其國土1%,卻佔駐日美軍所有軍事設施的74%,其中包含在遠東最大的空軍基地嘉手納,應付緊急事態不能說不足。莫健誇大又語焉不詳的形容,對於臺海局勢的緩和並無幫助,反而引起不必要的揣測。重點是一旦臺海有事,美國會以軍事介入的方式來捍衛臺灣嗎?相信多數國人對此不抱期待。
日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勸告美國,不要把中國當成敵人或企圖拉幫結派對付中國,因爲現在各國和中國經貿關係緊密,不太可能像美蘇冷戰那樣切割不同陣營。他也提醒,中國不會單方面對臺採取行動,但仍存在誤判與意外的危險。其重點在呼籲美國「以和爲貴」、「謹慎行事」,或許拜登政府聽得懂,也早做好自我保護不被拖下水,問題是蔡政府是否聽得懂?
(作者爲佛光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