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曾是盜版光碟天堂 2002年政府輾壓五萬片光碟示眾
爲了宣誓政府打擊盜版重視智慧財產權,經濟智慧財產局昨晚在臺中逢甲夜市道路邊銷燬了五萬片盜版光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2/12/18 於志旭攝影)
從1994年到本世紀初,是盜版光碟猖獗的時代,因爲當時網路速度不夠快,許多人的家用電腦都有安裝光碟機,加上盜版光碟便宜,造成盜版光碟流通。
由於壓制盜版光碟的成本極低,不肖廠商可賺得暴利。對消費者而言,盜版光碟的售價相當便宜,因此趨之若鶩。例如,1996年,俗稱「大補帖」的盜版光碟一片賣三至五萬元,內含的工程應用軟體市價高達一百萬元;市價要三、四千元的遊戲光碟,盜版只需數百元。後來因爲競爭激烈,盜版光碟日趨便宜,出現三片五百元的破盤價,甚至更低的價格。
臺北市警方破獲盜版光碟一萬六千多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1/03/24 程思迪攝影)
而盜版光碟出現的時代背景,與1994年的「六一二大限」有關。根據舊版的著作權法,外國人著作與翻譯在我國不受保護,但1992年6月12日實施修改後的新法,規定兩年後不得再重製未獲授權之出版品。因此未獲授權的光碟,從1994年6月12日成爲所謂的「盜版光碟」。
當時的光華商場,以及一些夜市都是盜版光碟的集散地,甚至引來黑幫覬覦,找未成年的中輟生以打游擊的方式向消費者兜售。因此擁有版權的相關公司聯合向政府施壓,要求強力取締盜版光碟。
2002年,政府爲了宣示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決心,在當時盜版光碟猖獗的臺中逢甲夜市,派出壓路機公開壓毀五萬片盜版光碟,包括軟體、電影、音樂與色情等類型,並邀請民衆拿起鐵錘一起敲毀盜版光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