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三勢力恐難延續 學者:在野整合是2028選前課題

中國時報、旺報14日主辦「2024選後臺灣新局與兩岸關係」座談會,多位臺灣知名學者出席與談討論。(朱紹聖攝)

上海東亞研究所長王海良(下)、美國華盛頓特區美利堅大學教授趙全勝(左上)線上與會。(朱紹聖攝)

中國時報與旺報14日舉辦「2024選後臺灣新局與兩岸關係」座談會,與談的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圖)分析表示,這次選舉,政治板塊出現很大移動,第三勢力異軍突起,但國民黨還是老毛病,整個黨讓人家感覺看不到未來。(劉宗龍攝)

2024年總統大選及立委選舉落幕,民衆黨以超過兩成的得票率躍升臺灣第三大黨,改變政治生態格局。但學者分析,民衆黨在政策上不見具體規劃,恐難有第三勢力長期執政的可能,而此次選舉也可看出,仍有6成選民希望下架民進黨,在野黨如何整合妥協,將是2028年臺灣再次大選前的課題。

中國時報、旺報14日舉辦「2024選後臺灣新局兩岸關係」座談會。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首先指出,2024總統大選是對臺灣政治生態一次極大的改變,首先是第三勢力的異軍突起。他坦言,柯文哲僅憑獨腳戲(one-man show),得票數與支持率緊追百年政黨國民黨,讓他耳目一新。

然而,趙春山直言,看不出民衆黨在內政或兩岸、外交政策上有具體規劃,也「看不出這是第三路線」,指其理念忽左忽右,是投機主義的性格。他認爲,要變成一個真正的政治勢力,需要有組織且可制度化,民衆黨能否達成上述目標,他持懷疑態度。

趙春山表示,民衆黨將來或只能在政壇遊走,獲取短暫利益,看不出其長期目標,也難有第三勢力長期執政的可能。他悲觀分析,臺灣若仍停留在具有臺灣特色的民主政治,結果就僅是「茶壺裡的風暴」。

上海東亞研究所長王海良則認爲,此次選舉證明臺灣民主的成功,是非常客觀的結果。他認爲,柯文者掌握近27%得票率,已從小黨崛起爲中型政黨,也顯示出20至40歲的青年形成一個單獨力量,對兩岸的想法較平和,既不藍也不綠,沒有特別要與大陸對抗,或選擇較溫和中間的可行取向,臺灣政治可能走向三足鼎立的格局。

至於民進黨未來是否會長期執政?美國華盛頓特區美利堅大學教授趙全勝認爲「不至於」,因民進黨未獲絕對大勝,僅保住其基本盤,甚至繼續出現「朝小野大」的現象。他指出,這次政黨輪替之所以失利,在於藍白合破局,所以在野黨如何整合妥協,相信將是2028年臺灣再次大選前的課題。

趙全勝指出,此次選舉仍可看出,全臺灣60%的選民希望能夠下架民進黨,這也形成了一種制衡方式,且國民黨雖僅小幅領先,但在立法院已成爲最大黨。他認爲,第三勢力在臺灣出現且能夠成形,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但對其並不樂觀,是否爲長期或短期現象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