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我是怎麼應付大陸酒桌文化的

酒桌遊戲。(網路圖片)

剛去大陸時不懂酒桌文化下的那套潛規則,還很奇怪爲什麼一個挺照顧我的臺灣前輩一直告訴我:「必須喝,就得喝。」整一個飯局過程,他不只一次跟大陸領導說我能喝,現在看來,原來是有心相幫。

那次我吞下的白酒是過去一年的總量。

如果沒有「千杯不醉」的功底,要應付大陸的酒桌文化,還得會裝才行。否則一通拚酒,分分鐘你就得抱着馬桶,上演一出相親相愛、纏纏綿綿到天涯的戲碼。

在我看來,酒桌文化和歷史上淵源流長的酒文化不同。少一個字,意義上,那是差之千里。

這裡先來談談酒文化,傳統上的酒文化,因情而動,比如李白的《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細讀來,豪情奔放,使人有浮一大白、不醉不歸之感。

又或者「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淺斟細酌,不勝寂寥。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從來只聽過「把酒言歡」,可沒人把菜言歡。好友相聚,不來壺酒,可就少了點味道了。

古人飲酒,醺醺然,飄飄然,都是自娛娛人,圖個情緒和氛圍。

那麼,酒桌文化是什麼概念?酒桌文化是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一個現象,是一種勸酒的陋習。這陋習的核心是——人情與不對等權力下的支配欲。

「小康啊,你在飯桌上就只知道吃,怎麼不拿起酒杯跟領導說說話?」

「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

「咱這聚會開心着,怎能一直喝飲料?自罰三杯。」

在這場合中,千萬不要把「我不會喝酒」掛在嘴邊,稍微有點情商的人都懂。你不喝,就是不給領導面子。敬酒是尊重,拒絕就是瞧不起。一個不會做人的人,哪能拿到人際關係的通行證?

敬酒也有很多注意事項,領導互相喝完,你才能向領導敬酒。可以很多人同時敬同一人,但絕對不能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別人敬你酒時,即使不會喝,也要小抿一口。敬別人酒時,如果是碰了杯,就一定要喝光杯裡的酒,你可以對被敬酒的人說「我幹,你隨意」,以表禮貌和大度。不碰杯的話,就得視情況而定,絕對不能對方喝了一大半,你自己卻只是舔了舔酒杯,要知道,這時候是你在敬人家酒。如果對方喝完了,你也要儘量喝光。

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除了守規矩,還要明晰各項潛規則。你心裡叫苦連天,看着領導笑咪咪的臉,還以爲領導愛喝,其實領導只想看你喝。看着你明明不情不願,卻不得不咬着牙,只差沒把酒杯吞下肚,那麼他胸口就有了一股支配欲了。滾燙的喉,熱烈的口,激動的心,顫抖的手。你越是推辭不過,唯唯諾諾,他越是興奮。老子當年也是這麼熬過來的,憑啥你就能躲過?

看出關鍵了嗎?酒桌文化說白了,就是勸酒與喝酒的過程。這玩意兒是精華也好,糟粕也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面前的領導或是甲方爸爸喜不喜歡。他喜歡你喝,你就得酒鬼上身,人在外地,總不能以自己等會兒要開(騎)車爲理由推掉。

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就是酒桌文化下的潛規則。

體驗過幾次酒桌文化,知道這種觥籌交錯的場合萬分由不得人,所以我開始裝作矜持,讓他們逼我喝,半推半就,不行不願,然後僞裝成不勝酒力的樣子,吐露出對對方、甚至是對這次聚會的推崇之情。等到這場合中的人大多酒酣耳熱,我便悄悄地把分酒杯裡的白酒換成白開水,這時候酒局早已進行了三分之二,壓根兒沒人注意到你。到了這階段,就換你敬酒,拉近關係。

現代年輕人紛紛吐槽酒桌文化,那麼,酒桌文化會消失嗎?只要酒桌文化的內核,也就是人情與不對等權力下的支配欲,永遠流淌在這社會的人際網絡中,它依然就是社交的一種工具,依附於支配欲下的一種載體。

你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強,足以當起那位多人敬同一人的核心人物,然後銘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避免讓下一代年輕人再次吐槽酒桌文化。(萬里西風瀚海沙/臺南)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