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失聯移工超過8.2萬人!監察院新書曝原因

滯留在臺的失聯移工已超過8.2萬人,監察院發表「一羣在臺灣沒有身分的人—移工爲什麼要失聯?」新書,將揭露移工在政策及制度上面臨的困境。(監察院提供)

12月10日是國際人權日,因應移工失聯問題,監察院發表「一羣在臺灣沒有身分的人—移工爲什麼要失聯?」新書,監察院指出,我國開放引進移工已超過30年,從事國人不願投入的3K(骯髒、辛苦、危險)產業與失能照顧工作,儘管政府相關部門聲稱已跨部會推動改善措施,仍滯留在臺的失聯移工已超過8.2萬人,書中將揭露移工在政策及制度上面臨的困境。

監察委員王美玉、趙永清、王幼玲、紀惠容指出,在臺移工已超過74萬人,但近10年來累計有超過20萬名移工失聯,有一羣移工爲了夢想來臺,最終卻流落異鄉、四處躲藏打黑工,該書是由剛完成的調查研究報告編印,描繪了33名失聯移工鮮活的生命故事,讓各界看見移工困境,真正彰顯臺灣的人權價值。

監察院指出,儘管政府相關部門聲稱已跨部會推動改善措施,從強化源頭管理及查察處罰、鼓勵失聯移工自行到案、持續放寬引進移工,到推動留才久用方案等,但移工失聯問題卻絲毫沒有減緩,大衆在媒體看到失聯移工爲躲追緝「連命都不要了」的驚險畫面,以及衍生許多「黑戶寶寶」的人權議題,不過,70多萬名移工已改變我國勞動力組成,我們卻彷彿沒有好好省思「究竟現行的制度,是如何迫使移工成爲失聯移工」?

監察院表示,書中33名失聯移工的生命故事,讓各界可看到移工工作遭受不當對待、落入惡劣環境但求助無門,因爲想要擺脫借貸來臺的債務、追求更高的薪資,也希望擺脫被管制、24小時無休的生活,因此選擇成爲失聯移工的困境,而失聯後卻又面臨家人受到仲介威脅還債、親人過世無法奔喪、妻子改嫁他人的處境。

監委表示,希望透過這項調查研究與出書喚起各界的共鳴,希望讓政府能夠領會現行制度如何讓一整個羣體成爲受害者,着手改善,讓移工得到應有的保障,才能終止不斷上演的苦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