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贏了面子失了裡子

(圖/達志影像)

美國在歐巴馬總統時期,以反對「過度海洋主權主張」爲由,推動符合《海洋法公約》的「規則秩序」,並將戰略焦點由中東轉向中國大陸。隨後川普進一步提出經濟的「規則秩序」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同時大力鼓吹「民主價值同盟」,要求「理念相近」國家在對抗中國崛起上共同分擔責任。

拜登延續川普的印太戰略方向,明言對中國的基調即是競爭,除藉臺、港、新疆及新冠溯源等敏感議題激化對立、聯合友盟軍事施壓外,亦尋求對話管控衝突。中共對此二手策略先以「中國人不吃這一套」迴應,復提出了大串「糾錯項目」,顯見對多年來所遭受的圍堵、打壓舉措積怨已深。

於此同時,美國結束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卻將美國變成可因利益及戰略目標改變即背棄盟友的國家,在國內外造成強烈政治風暴下,拜登亟需製造議題以轉移焦點。在9月10日長達90分鐘的拜習通話中,雖然美中領導人在重大國際問題深入溝通及兩國關係正常發展上有共識,但習近平提出美國應軟化對北京立場的要求,對美國欲利用G20時機舉行峰會予以軟釘子迴應。

不到1周,在未與其他盟國諮商下,美國與脫歐後的英國及同屬「盎格魯圈」的澳洲,於「五眼聯盟」之外另成立「美英澳防衛同盟」(AUKUS),不僅凸顯「英語國家集團」與歐陸盟友既存的心結,法國更因澳洲轉單怒稱遭「背後捅刀」而召回駐美、澳大使。緊接着中國大陸正式申請加入CPTPP,由中共發起的上海合作組織亦在隔日宣佈伊朗由觀察員升格爲永久會員。

伊朗、北韓、阿富汗、反恐以及氣候變遷等議題對中美兩國而言,雖有共同利益與合作空間,但也可成爲角力籌碼,是否因而有此次兵推模擬的第三次高層對話或進一步的拜習會,在「美方應停止將中國視爲威脅和對手」、「合作是有條件的」及「現在球在美方一邊」的前提下,中方要美國先就「糾錯清單」所列項目釋出善意,無異要美國認錯,實爲後續會談及合作預設了極高的門檻。

無論如何,習近平雖不耐美國的變來變去,中美不斷合縱連橫角力仍屬大國競爭格局。臺灣趁此時機先推出「鄰國論」,拜習通話第2天又曝光駐美機構更名爲「臺灣代表處」議題,政府自詡是大國競爭的棋手,但對這盤棋究竟是加油或澆油?結果對臺灣有利或不利?或船過水無痕?猶待觀察。

臺灣近年在反中上對美國交心,同時也對「理念相近」、「價值同盟」朗朗上口。然而美國自歐巴馬以降強調的理念相近、規則秩序口號及航行自由行動,除針對中共,亦在挑戰我南海主權。我方與美國在「規則秩序」上合作,無異對南海主張自縛手腳,爲在反中大局中有一角色而甘受美國約束,實贏了面子卻失了裡子。

臺灣要在大國角力中成爲有影響力的棋手,更需發揮以小事大、以小搏大的智慧。(作者爲駐美軍事代表團前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