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豬標章5亂象 一堆電商未標產地
民間團體「反萊豬.大衆走」聯盟10日前往農委會,揭露5大臺灣豬標章的亂象,喊出「嚴(格)、清(楚)、標(示)」的訴求。(劉宗龍攝)
開放萊豬進口,但中央至地方相繼推出的臺灣豬標章卻造成標章之亂,「反萊豬大衆走聯盟」針對全臺8縣市、超過20個消費場所抽查,點出5大亂象,包含許多電商平臺的豬肉商品未標示產地等,對照當初行政院長蘇貞昌承諾的清楚標示,成了「最可怕的笑話」。
去年8月28日蔡英文總統宣佈,今年起開放美國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引發民衆對食安疑慮,農委會、衛福部、各地方政府、商家紛紛推出臺灣豬標章與貼紙,但五花八門的貼紙反讓民衆無所適從。
聯盟召集人陳思宇表示,臺灣豬標章有鬆散的標示、法規、民衆對稽查的不信任、政策宣導不足、五花八門的貼紙等5大亂象。以電商平臺爲例,許多豬肉商品如烤肉用豬肉串、醃漬豬排等並未標示產地或原產地,食藥署去年特別公告,根據包裝食品之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如未依規定標示及標示不實者,最重分別可處新臺幣300萬及400萬元罰鍰,難道獨缺電商通路?
陳思宇指出,據統計,仍有3成民衆辨識不出由農委會核發管理的臺灣豬證明標章,更有近6成不信任臺灣豬證明標章的稽查,蘇貞昌今年1月表示「進口豬肉比照牛肉,依照部位給貨號,從源頭到流向都管得到」,如今成了最可怕的笑話。
基隆市代表劉韋巡表示,基隆只有一家賣場,標示還算清楚,但是傳統市場賣的火鍋料如貢丸、餃類都是直接擺在臺子上賣,我們不太可能現場要求攤販提供肉品來源等資料,這是最大的問題。
對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針對豬標章混亂的情況,代表政府還要再多加宣傳,但豬肉的產地標示主管機關是衛福部食藥署,民團抗議的對象真的找錯人了。
陳吉仲說,國內養豬不使用萊劑,消費者會傾向使用臺灣豬肉,目前豬肉市場自給率提升到9成3,今年1到9月毛豬拍賣價格更是20多年來最高,去年很多立委擔心的價格崩盤、產業受影響或消費者食安疑慮,都沒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