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人 開學啦!這些傳染病要警惕

開學季到來,“神獸”們迴歸校園,學校和托幼機構是人羣高度密集場所,學生近距離頻繁接觸,傳染傳播風險較大,面對秋季高發傳染病,山西省疾控中心最近兩日發出提示,家長和同學們要注意防範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等多種傳染疾病。

應對呼吸道傳染疾病,打疫苗最有效

秋季不少疾病屬於呼吸道傳染病,比如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分爲甲、乙、丙、丁四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易感染人類,甲型流感病毒極易發生變異,傳染性強,容易造成傳播流行。這兩種流感多發於兒童、老年人、熬夜疲勞人羣、有慢性呼吸道基礎疾病患者。主要通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播爲主,也可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

由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支原體肺炎可以累及支氣管、細支氣管、肺泡和肺間質。支原體肺炎是兒童常見的社區獲得性肺炎,其主要症狀包括髮熱、咳嗽、乏力等,咳嗽多爲陣發性刺激性嗆咳,咳少量黏液痰。肺炎支原體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還可引起肺外併發症,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在咳嗽、打噴嚏、流鼻涕時的分泌物中均可攜帶病原體。

還有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亦稱“痄腮”,由腮腺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腮腺及其他腺體的腫大,腫脹以耳垂爲中心,多發生於兒童。它的主要症狀爲多數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患者一側或雙側耳下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更痛。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少數通過用具傳染。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導致的水痘,初始症狀出現大約24-36小時後,皮膚上開始出現扁平小紅疹,一開始出現於軀幹和麪部,後來發展至上下肢。在6-8小時內,斑疹隆起,在發紅的皮膚上形成水皰,最後結痂。

對於以上通過呼吸道傳染的疾病,省疾控中心建議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子和嘴巴等,可以減少病原體的傳播。適當鍛鍊,保持均衡的飲食,定期開窗通風,學校及幼托機構要利用學生課間休息、體育課、放學後等時段加強教室通風,在人員密集的場所或與患者接觸時,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擋病原體的傳播。學校及幼托機構應做好學生健康管理,嚴格落實晨(午)檢。如果出現呼吸道傳染病的症狀,如發熱、咳嗽、流涕等,應及時就醫,並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另外,接種疫苗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勤洗勤消毒,防範諾如病毒、手足口病

通過腸道傳染的疾病秋季也比較多發,比如諾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極易在幼托機構、學校和養老院等集體單位出現暴發疫情。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瀉、嘔吐、反胃、噁心和胃痛,其他症狀包括髮熱、頭痛和全身痠痛等。多數發病後1-3天即可康復。但諾如病毒排毒過程較長,病症消失兩天後,仍具有傳染性,免疫期短暫,可能反覆復發。其傳播主要是通過攝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觸病人排泄物或嘔吐物,接觸污染的手、物品或用具,接觸嘔吐時產生的氣溶膠等方式引起傳播。

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多發生於5歲及以下兒童,常見手足口病感染類型爲EV71型、CA16型、CA6型和CA10型四種,學校和托幼機構等人羣聚集場所容易發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患者先出現發燒症狀,同時會伴有皮疹,可以表現爲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黏膜出現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黏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而感染。

省疾控中心專家建議,除了勤洗手和勤通風,家長還要對孩子經常接觸的毛巾、水杯、玩具等經常清洗、晾曬、消毒;在疾病高發期儘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定期清理家中和周圍環境,消滅蒼蠅和蟑螂等可能傳播疾病的害蟲;確保垃圾得到妥善處理。一旦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來源:山西晚報